首页>>专题>>正文
夏昕看局:官场无处不“混蛋”
文 | 夏昕
 夏老师您好!我是新入职的公务员。由于以前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性格比较直率,现在,有人提醒我,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必须换一套生存法则,请您指点一下我该怎么做。(常德:李一伟)
————————————————————————————————
大学毕业初涉社会头几年,因为没人给我当人生导师,身处官场的我便小心翼翼地打量和揣摩着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以图从中悟到某种官场经验与人生启迪。然而,结果却令人非常失望。也许因为我天生愚钝,不仅没有从中悟到什么,反而经常被一些事情弄得晕头转向,不得其解。其中最让我大跌眼镜的一件事,就是某个部门两位年轻领导干部截然不同的命运。

为叙事方便,我先将这两位年轻领导分别取名为甲、乙。甲外表俊朗而刚毅,为人处事也非常果断干脆,工作起来风风火火的,从没见他犹豫过什么。乙则无论外表还是为人处事,给人感觉就像一团浆糊,粘粘糊糊的,遇到问题时总不表态。像我这种急性子人,跟着他干事简直就要被急死。群众的眼睛似乎是雪亮的,甲的威望一节节看涨,很快就被提拔为某部门的主要领导,而乙在原地踏步。然而几年后,形势发生了大逆转,甲再也没有被提拔,乙则在一步步往上升。前几年我向熟人打听甲乙情况,甲仍只是县里的一名正科级干部,而乙已升为市里的一名副厅级领导了。

对于甲乙两位的命运,我曾一度非常纳闷,甚至还有点愤愤不平。直到看到齐国名相管仲说的“刚直的人不适合当大官”这句话,才隐隐约约有点明白。原来,身处官场,许多时候并不要你一个人挺着肩膀去担当什么,相反,如果要想在官场吃得开,还真得要练就一副溜溜肩。

唐朝官员苏味道的官场成长史似乎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苏味道初入官场时,非常刚正不阿,敢于向一切不良现象说不。经过几次大起大落后,苏味道就悟通官道了,从此他凡事都“模棱两可”。凭着这一技术,他爬到了宰相位置,一坐就是9年,在武则天的雷霆统治下竟毫发不损。门生们向他讨教为官之道,他也毫不隐瞒地倾囊而教:“处理事情时,千万不能有‘非黑即白’的观念。否则,万一错了,你就会有大难。”门生接着又问,那具体该如何办呢?苏味道摸着桌子角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一位伟大光荣正确的“苏模棱”、“模棱帝相”就此诞生了。

清朝“官场寿星”王文韶身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先后做过地方的巡抚、总督,中央的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大官,仕途非常的顺。王文韶能成为官场不倒翁,其秘诀也是处事含糊圆滑。但是王文韶比苏味道更高明的是,每当遇到棘手的事,他会装聋。从生理上讲,他确实有一点点耳聋,但其实不碍事。有次两位大臣为一事争吵不休,慈禧就让王文韶评评理,王文韶这时就耳聋了,他不说话,只是站在那里微笑着。慈禧有些恼怒,王文韶被逼得只好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慈禧拿他没法,便嗔笑着骂了他一句:“你就一个琉璃蛋!”

比王文韶更圆的“蛋”当然还有,谭延闿就是其一。1923年,谭延闿在孙中山广州政府里做内政部长,有个人向孙中山告状,说谭延闿是老好人,不能重用。恰恰此时谭延闿与胡汉民就坐在隔壁的房子里,胡汉民非常生气,但他瞧瞧谭延闿,谭延闿却端坐在那里,好像没有听到似的。告状人走后,谭延闿去孙中山那里谈事,也不提及刚才的事。事后,谭延闿更没拿那个告状者怎么样。正是靠着这种好脾气,谭延闿一直受着最高掌权人的爱护。对此,谭延闿很是自得,他公开对人宣称:“我为官的妙诀,就是一个‘混’字。我一生的功名富贵,就是从‘混’字诀中得来的。”

从王文韶这个“琉璃蛋”,到谭延闿的“混”,以及苏味道的“模棱宰相”,我们看到的是官场大佬们令人喷饭又发人深省的处世手段。也许,很多时候,官场大佬们的这些官场手腕是一种生存办法,更是一种官场智慧与政治技巧。但是,如果整个官场四处滚动着这样的“混蛋”,那不就非常“操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