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揣着明白装糊涂
文 | 夏昕
 无论你是权高位重的领导,还是位卑势微的部下,如果学会了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就相当于炼就了一副金钢不坏之身。

Q:夏老师您好!现在单位正在如火如荼地搞群众路线,可实际上,我发现单位领导总做一些“傻事”,譬如有些领导喜欢讲派头,前呼后拥,有些部门往上面报的材料还是很冗长……我该指出来呢,还是要装糊涂?(景德镇 湖风)

A: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明则无福。这话放在周朝晋国人郤雍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晋景公四年因为饥荒,盗贼蜂起,晋国正卿荀林父就查访国中善于识别盗贼的人。后来有人向他推荐了郤雍,说郤雍非常善于辨别盗贼。荀林父不信,郤雍就来到街市证明给他看。只见郤雍在街上了走了一圈,突然指着一个人说:“这个人一定是盗贼。”荀林父便派人将那人拿下,带回来一审,果真是盗。荀林父很是惊奇,便问郤雍:“何以知之?”郤雍说:“吾察其眉睫之间,见市中之物有贪色,见市中之人有愧色,闻吾之,而有惧色,是以知之。”
荀林父大喜,便要郤雍立即走马上任,全力捉拿盗贼。郤雍不负众望,每天捕获盗贼数十人,市井悚惧。但是,因为他断了盗贼的生路,也断了盗贼的后路。众贼心理恐惧,便合力对付他。最终,“郤雍偶行郊外,群盗数十人,合而攻之,割其头以去”。
郤雍的悲剧,令人痛惋。细究起来,这是一种高智商下的为人处世的悲剧,郤雍用自己的鲜血在历史的边角匆匆写下了一行警诫,它再次切切提醒诸君:人生于世,凡事不能太过精明,否则就难免无朋无福。然而芸芸众生中,有人常忘记了这点,总自恃聪明过人,将一切人事看穿点透。这样不仅弄得对方尴尬不已,最后往往自己也被对方反击得千疮百孔,不堪目睹。
事实上,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观看一下身边的官场或职场,就会发现这世上最不缺的是聪明。稀缺的,倒是糊涂。更为稀缺的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尤其是在官场行走时,无论你是权高位重的领导,还是位卑势微的部下,如果学会了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就相当于炼就了一副金钢不坏之身。
咱们看看历史上有名的“绝缨会”,就会明白当领导的学会装糊涂是多么的睿智。周定王二年,楚庄王经过艰苦作战,平定了叛乱之后,大摆酒宴,招待群臣,欢庆胜利,名曰“太平宴”。这场酒宴从正午喝到日暮,仍在继续。楚庄王见天色晚了,就叫人亮起了烛光。而且,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叫出来,给群臣敬酒。突然吹来一阵大风,把大厅上的蜡烛都吹灭了,顿时全场漆黑一片。这时有一员武将因垂涎许姬的美色,加之趁着酒兴,凑上去摸了许姬一把。许姬大惊,奋力挣脱时顺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许姬将缨握在手中,连忙告诉庄王说:“刚才敬酒时,有人乘烛灭欲有不轨,现在我把他帽子的系缨抓了下来,大王快命人点蜡烛,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干的。”谁知庄王沉思片刻,说:“奈何显女人之节而辱士乎?”因此让人暂缓点蜡烛,然后对众人说道:“今天大家都喝得这么高兴,我看大家干脆把头盔帽子都摘下来,那样喝得更痛快些。”群臣听令,都解下了头上的帽子和头盔。这时楚庄王才下令将蜡烛点上后,酒宴重新开始,楚庄王照样谈笑风生,始终没有追查那个冒犯宠姬的人。七年之后,楚庄王兴兵伐郑,战争中楚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步。这时,前部主帅襄老的副将唐狡,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带百余名士卒做开路先锋。唐狡一人“五获敌首”,众士卒奋力作战,以死相拼,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楚军获得全胜。  
论功行赏时,唐狡辞谢说:“绝缨会上,扯许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杀之恩,所以今日舍身相报。”楚庄王听后感慨万千。
领导揣着明白装糊涂,往往会给下属一种信任感,下属会因此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与智慧为领导卖命。下属揣着明白装糊涂,就不会扫领导的脸面。可惜,历史上有人至死都还没明白这个道理。譬如,三国时期死在自己聪明下的杨修。
当然,我说装糊涂的意思,只是希望遇事多讲究策略,仅仅限于技术层面,并不是说可以对领导或下属的原则性问题睁一眼闭一只眼。尤其是大是大非问题,更是不能含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