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从孔夫子到廖厂长……
文 | 王华玉
 金秋的空气里弥漫着怀恋的气息。翻开这期《华声》杂志,这道气息扑面而来:习大大高调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并讲话,这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李娜意外告别网坛,引发一片嗟叹,这是依依不舍的留恋;而对两位“过气名人”——薛飞和杜宪的翻晒,则充满了对那个激情和理想恣意飞翔的时代的艳羡和怀念。
我想说的,也是一个以激情和理想为标签的故事——吴晓波和廖厂长25年前和25年后的今天的故事。虽然我们的美眉编辑已经在“开卷”栏目(P06)里给予了诗意的推介,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嘀咕几句。
故事的来龙去脉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且不赘述。这是一个感恩的故事,更是一个超越了个人情感、烙上了深深时代印记的故事。一群新闻专业的复旦学子发动的一次南中国田野调查,得到了一位素昧平生的小企业家的慷慨资助,这固然令人感动和钦敬,但若没有“理工男”思索“中国向何处去”、研读“《走向未来》丛书”并梦想出版《马克斯韦伯全集》等桥段,也可能会淹没于普通的爱心故事中。而正是这些在今天看来很“奇怪”的特质,才让以报道和评论中国政治经济而知名、具有浓郁家国情结和理想主义情怀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念念不忘,以致微信寻人,引出一段动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呼应,也正是因为当今时代理想和信仰的匮乏,“只有廖厂长是个例外”。
理想主义、精神信仰、家国情怀,其实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特产,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出了最精当的概述。习近平为什么要高调纪念孔子?除了本期P78同名文章所阐述的理由外,也是因为孔子身上闪烁着理想情怀的光芒。夫子以回归“周公之治”为毕生追求,怀抱“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信念,四处奔走,传道授业,播撒精神和文化种子。“周公”不但时刻挂在他嘴边,也常常闯入他梦里,以致晚年许久没梦见周公,就哀叹“甚矣吾衰矣”。这种心系天下、殚精竭虑追求理想和信念的“孔子精神”,经由屈杜、曾左等薪火相传,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士大夫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然而,这份遗产到今天却几近失传了。人们鄙薄理想,缺失信仰,一心拜金,狗苟蝇营。是故,廖厂长才会作为一个“例外”被吴晓波怀念和寻找,被我们惊奇和感喟,也必然要被这个时代所供奉。
其实,不论是孔夫子这样的圣人,还是廖厂长这样的百姓,我们身上从来就不缺少理想和情怀的血液,这是龙的传人千年不息的奔涌。只是我们不幸迷了路,就像《草帽歌》里唱的那样,“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的那顶草帽,很久以前失落了”。既然那顶“草帽”“是我珍爱的无价之宝,就像你给我的生命”,那我们就必须披荆斩棘,上穷碧落下黄泉,把它找回来!
告别“空心”,重塑信仰。请自分享廖厂长的故事开始!请自缅怀孔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