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娄邵文明孕育下的“廖式情怀”
本刊记者 田雄狮/文
 一场被廖厂长点燃的关于梦想、情怀的讨论持续升温。是啊,为什么“只有廖厂长例外”呢?其实,要探讨这个问题,除了考察整个上世纪宏大的时代背景,廖厂长身处的娄邵地区的梅山文化以及商业文明也不得不被提及。

首先你得是个厂长
廖厂长为什么在那个年代能一掷七千金资助吴晓波等一干青年学子?办公室一个美女脱口而出:首先你得是一个厂长。并且,是个相对成功的厂长。厂长这个词,在上世纪和现在的CEO一样流行。总之,是成功的工商之子。而娄邵地区,正是盛产“厂长”“经理”一类产品的富矿。
娄邵地区,历史上曾被称为宝庆府。广为外界熟知的是,邵阳人被称作湖南的犹太人,以会做生意著称。实际上,并不是所有邵阳人都会做生意,外界所认知的会做生意的“邵阳人”也不尽是邵阳的,而是包括娄邵地区,如果把这个地区的商业版图做个梳理,真正秉承了宝庆府商业文明的,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邵阳的邵东和娄底的涟源。
所以,谈到娄邵地区商业文明,就撇不开娄底。和“邵商”一样,近年来,以涟源人为代表的娄底人,也正式对外打出了“娄商”的旗帜。娄底,不仅有三国名相蒋琬(其故乡湘乡与娄底毗邻,可划入大娄底区)、清末中兴重臣曾国藩、近代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妇女运动领袖蔡畅、无产阶级教育家成仿吾、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历史名人,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爱乡、敢闯敢干、追求卓越、勇于致胜”的商界精英。
虽然深处内陆,交通不便、环境不佳,与外界交流相对封闭,但这些并没有阻滞娄商寻找发展的思路与出路,反而激发了娄商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早在清朝乱世,娄底商人就胸怀天下,敢于走出湖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把生意做到了五湖四海。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娄商大胆搏击商海,不畏惧于创业艰难、不困囿于固有思维,充分把握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借机发展、借力壮大、借势而为,积极深化合作、抱团共进,形成了娄商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更让人折服的,是“娄商”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中国第一”,中国首富梁稳根、中国首善彭立珊、中国专利第一人邱则有、中国搪瓷第一人肖自江、中国电解锰业大王曾赳雄……
而参看“娄商”的发展轨迹,他们的成长,与十大商帮之一——浙江龙游商帮相似。当年,晋商、徽商商场争霸,浙江龙游商帮却在此时悄然兴起。出偏僻之地,无官家宗族支持,而能自立,龙游商帮全赖其开放的心态、新潮的观念。龙游商帮注重实业,不排斥与外地商帮同台唱戏,且相互吸收共图发展。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在百年之后也成就了娄邵商业文明。
从茅塘农军闯市场,到洋溪农民走天下,抓住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的湖南人,从战场转战商场,在湘中梅山和涟水间别开生面,让原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改变行走的方式与速度,经过这一代人的努力,使得娄商群体已具规模和声望。
廖厂长就正是娄底涟源人,而现在,他也正是他们“娄商”组织的“长沙涟源商会”的负责人之一。
娄底涟源的商业文明有多盛?初步统计,在湖南省城长沙,涟源个体户超过了5万人,私营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也超过5000户,在长沙形成了庞大的涟商群体。如今,在长沙就业的涟源人超过了10万,是长沙从事小商品小百货的主流群体,为长沙经济发展特别是零售、服务业发展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大家应该知道,长沙红星商圈有个涟源百货城,就是涟商做起来的。

娄商精神和廖式情怀
在关于娄商文明的表述中,娄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有血性,有情怀。
娄底人禹之谟弃笔从戎投湘军因功以县主簿候选,他辞不受命,毅然赴日留学,寻求实业救国的道路。归国后他创办湘潭毛巾厂,为湖南近代纺织业的开端。分别被推举为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湘学会会长、湖南商会会董。陈天华以身殉国后,禹之谟组织学生商界掀起反清浪潮,致使自己身陷囹圄。在狱中他写下《告在世同胞遗书》大声疾呼:“前途莽莽……我同胞其图之,终必底于成也。”从军、留学、经商、回报、反清,最终为民族革命捐躯,禹之谟的传奇人生堪称娄商典型。
娄商恪守“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三分毛利吃个饱、七分毛利饿死人”,所以他们做生意,历来货不二价、从量取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一字两头平、戥称不亏人”,尽力做到少赚不贪,让利招客。“厚利非吾利,轻财是吾财”。相传近代茶商巨鳄朱紫桂做茶叶生意时,为防短斤缺两,在埠头设立公磅,“以彰公道、显正义”,“用诚信结交四方友朋”。一次,他的一批茶叶受潮发霉,有人主张降价销售,而朱紫桂却将这批茶叶全部倾倒于长江。
及至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化较早的商业文明孕育了包括廖厂长在内的一大批投身市场经济的企业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娄商”早期的全部优良传统。
如果说娄商文化的外在体现是经世致用,那么其内在基调就是勇于担当和家国情怀。心忧天下、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可以说是娄商最鲜明的标志之一。比廖厂长更为著名的是,同为娄底涟源人的全球14大慈善家之一、“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余彭年(彭立珊),他承诺将投资18个亿建成的五星级酒店——彭年大厦收益的纯利润全部永久地捐献给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他启动“彭年光明行动”,使3万多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那句著名的家训“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早已深入人心。除了直接捐钱,彭立珊在湖南省城长沙,还做了一件和廖厂长一样有情怀有腔调的事,从长沙火车站到岳麓山脚下的大学城,一条“立珊公交专线”见证了一批批外地来长沙求学的学子从远方来到长沙,又从长沙走向各地。
吃过娄底三合汤的人都知道,其色,丝滑鲜红且斑斓绚丽;其香,浓烈新鲜又沁人心脾;其味,辛酸至辣而口感厚重。色以饰己,香以怡人,味以自救。它不仅仅是娄底地方特色小吃,同时也是体现娄底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侧面。
廖式情怀也正像一碗纯正的三合汤,其色为英雄色,心之所系,以梦仗步,是壮志下的家国理想。其香为血性香,激情浩荡,特立独行,是信步中的率性风貌。其味为人情味,人道德泽,无疆大爱,是感恩中的慈悲情怀。
历史发展浩浩汤汤,从梅山文化到娄邵文明,有些固有的精神气质得以一脉流传,这种开拓创新,同时又带有强烈家国情怀的精气神,从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身上可以窥见,从“御史在途”陆群疾声为民鼓与呼中得以映照,从不畏权贵,扛起网络反腐大旗的罗昌平的凛然正气中激荡回响,时代精英仍在前行,他们踏下的每一个或深或浅的脚步,都能轻易撼动世人,振奋人心。娄邵精英们所背负的,除了时代际会寄予他们的使命与责任,还有投身事业过程中众志合抱以期继承弘扬的商业文明。
时代成就了像廖厂长一样的娄商;而娄商,也在帮助吴晓波等青年学子一样的“小事”中改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