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红色拿破仑”武元甲:百岁大将的传奇人生
整理 | 刘念国
当地时间2013年10月6日,越南河内,人们排队悼念武元甲大将。(图 / IC)

 武元甲大将身材清瘦,个子不高,学文出身,脾气火爆。在越南国内,作为老一辈革命领导人,他的知名度仅次于胡志明;而在路透社等西方媒体看来,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军事指挥官,“与蒙哥马利、隆美尔、麦克阿瑟齐名”。
越战期间,他三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红色拿破仑”的外号从那时开始流传。
作为越法战争和越美战争的重要军事指挥官,曾在越南历届政府先后担任国防部长、人民军总司令、副总理、中央军委书记等职的武元甲10月4日在河内去世,享年102岁。

武“秀才”带兵
1911年8月25日,武元甲出生在越南广平省,是南越伪总统吴庭艳的同乡。武元甲从小就在法国统治下的学校接受殖民主义文化教育。1926年,武元甲参加了新越革命党,参加了反对法国殖民当局的学生运动,学校将其开除。从那时起,他便成为法国殖民当局眼中的“危险分子”。1930年殖民当局再次将他逮捕,遣返其家乡进行管制。
不久后,武元甲却进入河内大学历史系,他一边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一边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他的学习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毕业后,他在一所中学里任历史老师。
1936年,在国际反法西斯潮流的冲击下,法国组成了有法国共产党、社会党参加的“民主阵线”联合政府。
当时,在越南的法国殖民主义者也不得不实行比较民主的“开放”政策,印度支那共产党获准进行公开活动,1938年,武元甲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他和当时党的公开刊物《消息报》主编长征合著《关于越南农民问题》一书,引起法国殖民当局的注意。
1940年6月,德国法西斯军队攻陷巴黎,在法国成立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投降政府。印度支那政局也急转直下,法国殖民当局采取野蛮的镇压手段,到处捕杀共产党人。武元甲元配夫人也因参加共产党,而被法国殖民当局杀害。
武元甲因此被迫逃亡到中国,跟随胡志明、范文同、黄文欢等人在滇、黔、桂一带组织越侨进行革命活动。
1941年5月,越南独立同盟成立,武元甲负责越盟总部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武装力量,准备反抗法国和日本的侵略。
1941年底,日本入侵东南亚。1944年12月22日,在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武元甲组织了越南解放军宣传队(越南人民军的前身),成为越军创始人之一。
据悉,当时胡志明已任命几位曾经在中国黄埔军校受过军训的越南革命同志(冯志坚、黄文树等人)搞武装斗争,可是他们先后遭敌人杀害,后来不得已才任命这位“秀才”,让他带兵。
公正地说,武元甲在越南人民心目中,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出身的高级军官以及知识界人士中,有很大的威望,大家都称呼他为“文兄”或“武大将”。
武元甲是越南抗法、抗美战争中主要的军事领导人之一,而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无可置疑应该给他记上大功——虽然他曾经因为抗美战争中的战败而被撤职。

“奠边府之虎”绰号由来
1946年,刚刚战胜纳粹德国的法国不甘心失去印度支那,决心以武力恢复原来的殖民秩序。开战之初,由武元甲指挥的越军处处被法军压制。到1947年,法军攻陷河内,越军被迫重返丛林,回到游击战争状态。美国历史学者伯纳德•法尔描述道:“整整四年,武元甲像野人一样迁徙于越北山区,他和同伴们穿着用汽车轮胎制作的胶鞋,吃着树皮和草根,时刻都要提防由前纳粹党卫军组成的法国外籍军团猎杀队。但他没有气馁,后来回忆那段经历,武元甲只是幽默地说,最累的差事不过是洗碗。”
武元甲和越盟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1949年,新中国成立,旋即于1950年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权,答应向越盟提供援助,并派遣包括著名指挥员陈赓在内的军事顾问团。
武元甲在1964年5月7日的政府机关报《人民报》上撰文称:“1950年以后,已取得胜利的中国革命……对我军的节节胜利,特别是对1953、1954年秋冬战役和伟大的奠边府战役作出贡献。”而在1999年修订出版的《走向奠边府之路》一书中,武元甲也坦率地强调“友方(指中国)迅速兑现了诺言”,1950年4月,越盟主力第308旅化名“两广部队”,进入中国云南,接受装备更新和军事训练,“我军所到之处,中国男女青年跳着秧歌来迎接,而在整编营地,我们过去冲锋用的梭镖,被大批现代化武器所取代,过去越南战士只希望手里有一支枪,而现在不只是有了枪,而且弹药也相当丰富,我军的火力与以前比较已大不相同”。
随着越法战争的持续,法国政府急于挽救败局,1953年5月,新上任的法国远征军司令亨利•纳瓦尔提出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核心内容是占领一个坚固的筑垒阵地,阻断越盟从中国获得支援的交通线,而纳瓦尔看中的这个阵地,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奠边府。
奠边府是越南与老挝交界处的一座小镇,从战略上看,如果要在越北找到一个能控扼中越老三国边境的战略据点,那就唯有奠边府。
1953年11月20日,法军先头部队1800人在奠边府空降。面对突然复杂起来的战局,武元甲与中国军事顾问团冷静分析,决心把法国人醉心的“中心开花”变成“瓮中捉鳖”。1954年3月13日,武元甲集中四个师的优势兵力,并用战前秘密运上山岭的重炮猛轰法军阵地,刹那间许多未及隐蔽的法军被炸得血肉横飞。
经过近两个月的血战,被越军围在狭小山谷里的法军放弃抵抗,再也无力进行战争的法国不得不与越盟签署日内瓦协议,双方以北纬十七度线为界停火。正是奠边府一战,让西方熟悉了武元甲,还给他送上了“奠边府之虎”的绰号。

指挥抗击美军失误被撤职
1954年,越南在奠边府战役取得胜利后,法国被迫签订《日内瓦协议》,越南北方获得解放。
《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取代法国殖民者的地位,在越南南方扶植吴庭艳政权,企图进而控制整个东南亚。
当时,武元甲甚至对意大利记者说:“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一百、一千、一万、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为了革命与国家的统一,即使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也算不得什么。”他的抗美决心举世震惊。
1968年美国在越南战场兵力高达54万人。1968年,随着阮志清大将的去世,武元甲开始策划“春季攻势”,这个方案最初由中国制定,但越军总参把这个方案改得面目全非。
尽管北越正规军和越共游击队勇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他们不顾一切地进攻,但是攻势在敌人的强大火力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最后,武元甲明智地选择了撤退。
舆论一般认为“春季攻势”越军获得了胜利,但顺化城中的6万北越士兵尸体和不到200具美军尸体则告诉世人,就算是胜利也只能算是惨胜。战斗结束以后,双方都宣布自己给对方造成了巨大损失。事实上,作为攻击一方的北越正规军和越共游击队收获很小——它本来的战役目标几乎没有一个实现。
1972年3月,武元甲以为南越部队已经不足为惧,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但是在美军强大的海空优势下,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逾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由文进勇接任。
幸运的是,“复活节攻势”虽然失败,却也使美国意识到战事已不可为,开始决定摆脱深陷日久的泥淖。
此后,文进勇大将指挥的“胡志明战役”大获全胜,西贡解放的消息传到河内总司令部———武元甲迎来了一生中最为激动的时刻,他在以后回忆道:“总参谋部的同志们紧紧拥抱着我们和在场的战士们。我们都哭了(这是人生的宝贵时刻),本世纪最长的战争结束了。”

因亲华遭排斥
上世纪60年代,武元甲两次访问苏联,看到了苏军的现代化机械部队,很受震动。回到越南后就说中国的经验过时,以后主要要搞机械化之类的话,这让胡志明很生气,一怒之下安排武元甲“修养”了两年多,直到武元甲向胡志明承认错误,并表示忠心后才复出。
1969年,胡志明去世之后,武元甲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越南党政军大权逐渐被黎笋集团把持住,而黎笋则是一个亲苏而又极端反华的人。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后,黎笋在越南党政军里安插了大量的亲苏势力。但由于有武元甲、黄文泰等将领撑着,大体上还是保持了亲华与亲苏的平衡。
但在1972后,武元甲因“复活节攻势”的失败,实际上被解除了军事指挥权,此后武元甲虽然一直担任着越南的国防部长,但其实在军内的号召力一直在走下坡路。
武元甲大将在遭到胡志明的批评后,对苏联一直很警惕,对黎笋完全倒向苏联一直颇有微词。原来武元甲和黎笋两人的个人关系很好,但从1974年前后开始,两人之间就出现了问题。此后的1975年,两越统一后,华侨开始受到不公平待遇,武元甲对此很不平,公开指责黎笋“太霸道”。
1978年前后,中越两国分歧越来越大,一场危机就在眼前,武元甲提出要“和中国同志缓和矛盾”,再次遭到黎笋的批评,武元甲大将因此也被暂停行使国防部长职务,由文进勇大将代理。1980年,中越两国刚打完仗,关系下降到了冰点。黎笋也对武元甲再下狠手,解除了其已经担任了30年的军委书记的职务,由自己亲自担任,并正式任命文进勇为国防部长、兼军委第一副书记。第二年,任命黎仲迅为总参谋长(1981年)、军委常委,取代了武元甲大将的政治盟友黄文泰大将。
1981年,武元甲大将在政治局公开反对黎笋入侵柬埔寨的政策,这在政治局里是唯一一个公开反对黎笋的,当然,也只有武元甲大将有和黎笋较量的胆量,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
此后,武元甲大将又在公开的场合说越军在柬埔寨“前途不光明”,这对黎笋反华集团的威望打击是很大的,但武元甲付出的代价更大,1982年,他被踢出了政治局,只保留了副总理的空头衔,1986年越共六大时,武元甲退休,从此开始了政治上的休眠。
1986年,铁杆亲苏的黎笋去世,中间温和派的阮文灵上台,加之一直在黎笋反华活动中保持沉默的“亲华派”人物长征开始重新出山掌权,中越关系开始出现缓和的迹象。而当时已经“赋闲在家”的武元甲找到总书记阮文灵,告诉他自己愿意为中越关系的恢复发挥作用。
1990年,武元甲作为越南政府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在开幕式上,武元甲身着大将军衔的军礼服,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武元甲在北京期间,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为中越关系的改善作出了他个人的巨大努力,第二年,中越关系就恢复了正常。

【相关链接】
大将惜大将:武元甲撰文纪念陈赓诞辰100周年

2003年2月27日,是陈赓诞辰100周年。
陈赓,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1950年,陈赓作为中国军事顾问团成员被派往越南,帮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与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大将结下深厚友谊。
本文是武元甲大将撰写的缅怀陈赓同志的文章(有删节)。
1950年,在越南抗击法国殖民者的边界战役中,我认识了陈赓,并和他一起工作,而胡志明同志早在1924年底就已认识了陈赓(注:大革命时期,胡志明曾化名李瑞,任孙中山先生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秘书)。他说,那时的陈赓是黄埔军校的一个年轻、聪明、活泼和非常能干的学生。
越南在“八月革命”胜利后的5年时间里,一直独立抗击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围剿。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胡志明主席于1950年初才有机会重赴中国。
胡(志明)伯伯到北京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见面时,他们告诉胡伯伯,毛泽东主席将在苏联会见他。
在莫斯科与斯大林、毛主席会晤时,胡伯伯建议苏联为越南提供10个步兵师和1个高炮团的装备。斯大林说:“越南的要求不高,如果苏联和中国分工,一定能满足越方要求。苏联当前对东欧国家还存在许多忧虑,可由中国先向越南提供援助。中国没有的装备,可以先将苏联提供给中方的装备援助越南,然后再由苏联偿还中国。”
毛主席说:“越南需要10个师的装备抗击法国殖民者,目前须在越北方首先装备6个师。越南可以立即派人前往中国领取武器装备。广西将是越南的直接后方。”
返回北京后,胡伯伯建议中方选派顾问帮助越南,并表示希望陈赓前往。
中方很快同意了胡伯伯的建议。1950年7月初,越共中央常委决定集中主力部队在高平至谅山一带展开边界战役。许多人建议在主力部队精力充沛时,将攻打高平市作为首场战役。
7月底,胡伯伯亲自到前线指挥,还特意邀请陈赓参加。胡伯伯特别介绍:“陈赓同志是一名优秀将领,曾在万里长征中指挥过多次战斗,常常是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接受任务。我们要认真采纳他的意见和学习他的经验。”
陈赓当时还未满50岁,身材魁梧,肤色白皙,戴着一副白框眼镜,表情严肃。
我打开地图,介绍敌情和我方参战力量,然后陈述了作战方案以及把攻打东溪作为首场战役的理由。
陈赓同志看着地图,在了解了敌军的兵力、地形和防御工事后说道:“我认为胡主席和作战指挥部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在这场战役中越南的兵力不多,通过攻打东溪吸引敌援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攻打蒋家王朝军队中常用的‘围点打援’战术。越南应多运用这种战术,攻打东溪将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武总指挥打算在东溪战役中投入多少兵力?”
“防御之敌有1个营。我方将投入9个营的进攻力量。这是我们首次在一场攻坚战中使用如此多的兵力。”
“也不算多,等到东溪之敌被消灭后,再根据敌人的反应情况而定。我相信有胡主席在场,战役一定能取得胜利。”
早上,战役打响前,胡伯伯和我提前起床,来到观察台。
6点整,我方炮兵开始向敌军主要阵地发起进攻。战斗打响了。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昼夜。由于敌人的顽强抵抗,进攻的先头部队虽占领了一些目标,但无法扩大战果。
陈赓同志说:“不应使战斗时间拖得太长。”
胡伯伯也强调:“不论遇到多少困难,首场战斗一定要取得胜利。”
作战指挥部于是命令东溪战役指挥班子整顿部队,坚持战斗到第三天早上,终于取得胜利。
10月1日,我方发现敌人的勒巴日兵团自谅山出发,经七溪抵东溪。总部命令部队立即抓住战机,分割击溃敌军。
10月4日中午,得悉敌萨克东兵团撤离高平南下,并获悉萨克东和勒巴日两部将在西谷舍会合,总部命令各单位抓住机会,对敌人进行包围、分割并逐个歼灭。
10月8日上午,勒巴日和萨克东兵团被全歼。
总结会上,陈赓同志发表了意见,高度评价了边界战役,提出战役成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一些重大教训。他还说:“若连续打赢像此次战役的3场战役,那么大约在一年后就可以打到河内。”
此后(1951年),陈赓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赴朝鲜作战。一直到北方完全解放,陈赓同志才又来到越南。到河内时,他满脸都是被凝固汽油弹灼伤的痕迹。
我陪同陈赓参观了下龙湾,共同研究了从越北、西北到平原、沿海的地形,交换了许多有益的看法。
1955年,我到北京办事。陈赓同中国国防部的领导同志一起到机场接我。他佩戴着首批授予的大将军衔,陪我参观了紫禁城,并带我拜访了他的家人。
1957年,趁我到中国办事之机,陈赓同志带我参观了他任院长的军事工程学院,观看了基层训练。他建议我们派干部到该学院学习,培养正规军队的重要专业人才。
每次到中国,我几乎都去探望陈赓同志及其家人。他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位富有国际主义精神和意志坚强的革命战士,一位忠实、亲切、重情谊、充满乐观和热爱生活的人。他是越南人民军的伟大朋友。
1961年3月16日,陈赓同志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我感到十分悲痛。我永远铭记和珍惜陈赓同志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