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台湾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问题越发严重。而这让普通台湾人对生活越发没有信心,甚至抗拒激烈的竞争——反《服贸协定》行动背后,就是台湾社会分化的写照。
3月19日,台湾民间大约有300人因反对两岸《服贸协议》,强行进入了“立法院”议事场,抗议国民党将《服贸协议》送审。这是台湾“立法院”首次被民众“占领”。23日晚,占领“立法院”的部分学生转而攻占“行政院”。超过百人打破“行政院”建筑物的玻璃爬窗进入,包括院长室和机房都被攻占,“行政院”史上首度遭群众占据,“行政院”前聚集近万名抗议群众加入抗争行列。
对于局势的突然变化,马政府祭出强势姿态,府院下令,在天亮之前一定要清空,驱离所有学生,拿回主导权。警方在24日凌晨展开强制驱离行动,闯入“议政院”警备区域的民众都被警方一一架走。警方沿街广播抗议群众离开,“警政署”动员数千名警力展开强制驱离行动,强制驱离导致流血冲突。
台湾“立法院”所有议席自从1992年开始便由民选产生,因此成了台湾民主的殿堂。过去尤其是19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也发生过多起肢体冲突,不过却也从未发生过被占领的异常事件。这回因两岸的“服贸协议”引发的冲突,终于酿成前所未闻的200台湾大学生占领立法院、议政院的严重事件。事件仍在进行,却已经冲击了马英九政府的威信,更为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投下了“震撼弹”,不容小视。
民众的诉求
参与台湾这次“占领立法院”活动的主要是年轻学生。虽然有组织者,“占领”过程中也有一些政客到场声援,但这些年轻学生中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社交网络的号召来到现场“助威”。
这就使得这场“占领立法院”的政治抗议的参与者比较混杂,并不是参与的人都清楚理解抗议的诉求。而如果细分,本次抗议事实上主要有以下三类人参加:
第一类:不认可两岸《服贸协议》,认为自身利益会因《服贸协议》受损;
第二类:不认可国民党送审《服贸协议》的程序,认为其黑箱操作;
第三类:不了解《服贸协议》,只是借此反对马英九政府,彰显“反对者”立场。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虽然动机并不相同,但目的基本一致,这点也能经由此次“占领立法院”行动企划者之一台湾清华大学研究生陈为廷提出的诉求了解。针对“占领立法院”行动诉求,陈为廷在3月20日的记者会表示:“今天的立场非常简单,我们认为这个影响上千青年的协议所将带来的后果,比如垄断、甚至是被整合进中国(下转50页)(上接47页)大陆的经济体系之中。过去我们曾要求针对服贸协议进一步逐条审查,但我们发现即使逐条审查,也只是让国民党继续黑箱通过,因此我们希望马政府退回服贸协议,这个退回并不只是将服贸协议退回内政委员会,而是要求马政府对中国大陆表示我们拒绝签署服贸协议。”
可见,第一、二类参与者还是比较明晰的了解自己关注点的,诉求也比较清晰。而相对于第一、第二类参与者对《服贸协议》争议的了解,第三类则就相对盲从。其中很多人甚至根本不了解《服贸协议》的来龙去脉,只是借此反对马英九政府或纯粹彰显自己“反对者”立场。甚至有些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以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出自己“很酷”。
对《服贸协议》的争议
此次处于争议漩涡中心的《服贸协议》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简称。《服贸协议》内容包括条文、特定承诺表(市场开放清单)及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具体规定等部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放市场,推动两岸服务贸易正常化,加大业者交流合作和市场规模,并减少限制性措施。
总体看,此次《服贸协议》中是大陆让利,而争议点则主要在对台湾经济保护的够不够。
从本次协议两岸相互开放的项目来看,台湾对大陆共有64项开放承诺,其中只有37项是新增或扩大开放陆资投资的项目。大陆对台湾则有80项开放承诺。在《服贸协议》的支持者看来,这些项目有大陆的妥协成分。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就指出:从服务贸易协定的内容看,表面上台湾64项市场开放的承诺,但其中有27项是已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专案,反倒是大陆不计较台湾加诸的不对称待遇,仍给予台湾80项高于WTO的开放承诺,是立足于对台“让利”的思维。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也曾撰文表示,大陆方面开放内容均超出在WTO所作承诺,其中66项等于或优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待遇;而台湾方新增或扩大开放项目(非金融的28项及金融9项)均未超出台湾惯常对外资来台投资的待遇。
实际上,即便在反对的学者看来,《服贸协议》在整体上也是对台湾经济有利的。他们反对的理由也都局限于个别条款和服贸协议可能对个别群体的冲击,或者认为协议在某些方面对台湾这个相对较小的经济体保护还是不够。比如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郑秀玲就认为:服贸协议会造成弱势产业生计恐难维持。台湾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向恺则认为:两岸经贸交流越密切,成为“输者圈”的成员越来越多,且“输者圈”和“赢者圈”族群的所得、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得利者并非一般薪资阶层,而是大财团。
《服贸协议》经济之外的一些因素,诸如安全和内地移民争抢福利也引发不少担心。
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看来,对于《服贸协议》来说:“那些被烦恼的议题,都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而对此,反对者们也不讳言。台湾大学经济系前任系主任、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前主委陈博志就认为,服务业涉及很多“安全问题”,但马政府却却未评估考量。中华彩色印刷董事长张中一则认为,依据《服贸协议》放开市场后,会影响台湾“独特的文化价值”。而类似观点,也不在少数。
此外,还有台湾民众担心《服贸协议》会让大陆人争抢台湾本地人的福利。但实际上,《服贸协议》并未向大陆开放蓝领劳工,开放的是陆方“资本额2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两位负责人可来台)、资本额每增50万美元可多一位管理人员(最多七人)。而且,由于台湾方面要求来台居住的大陆人士每年重新签证,所以对相关投资资质的审查也会严格且持续。所以,即便确实是对会消耗一定的福利和公共资源,但这些内地商人也为台湾付出了相应的投资和税收。
反《服贸协定》行动背后是分化的台湾社会
实际上,十几年来,台湾的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问题越发严重。而这让普通台湾人对生活越发没有信心,甚至抗拒激烈的竞争。这样的焦虑,配合台湾的政治现状,再加之《服贸协定》可能带来的激烈竞争,最终使得“占领立法院”这样极端的表达政见的方式出现。
这次抗议团体占领“立法院”的事件实质上是台湾政治、经济与社会矛盾的共同爆发,导火索是服贸协议的审查,但深层次却是蓝绿斗争、政党内斗与不同群体利益纷争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蓝绿之争。这是岛内朝野两大政党之间在年底“7合1”选举前的政治斗争。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对岛内立法机构尽快审查通过服贸协议持支持态度,但“在野党”民进党却极力阻挠有着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效果的服贸协议的生效。2013年6月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一方面拒绝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公开辩论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利弊,另一方面公开表示,两岸服贸协议是“黑箱作业”,许多开放项目“严重伤害人民生计、威胁‘国家’安全”,必须“逐条、逐项严格审查”。但对于台湾与新西兰、新加坡签署的经济协议(虽然岛内没有多少人知道协议内容,却没人质疑其“黑箱作业”),民进党在“立法院”审查时都给予“全力支持”。而后,民进党不仅借办8场服贸协议公听会将该协议审查时间拖延了近半年,“党鞭”(“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甚至在“立法院”审查服贸协议前放话:服贸协议在“立法院”通过概率“几乎为零”。
国民党为推动服贸协议尽快通过,避开民进党的纠缠,援用“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5条规定,恢复将此协议定性为行政机关“行政命令”行为,不涉及法律修正,直接送请“立法院”备查,不需逐条审议。此举一出,苏贞昌次(18)日立即表示,民进党将发动“包围立法院”。当晚,在民进党籍“立委”参与下(警察一般不得对“立委”使用强制手段),抗议民众打着民进党党旗冲入“立法院”,两个带头人是与民进党政治人物关系密切的台湾清大研究生和台大研究生,其中一个还有案在身。此后民进党台面上的政治人物纷纷到现场给抗议民众打气,并指导抗议学生提出4点要求:马英九道歉、江宜桦(台“行政院长”)下台、撤出警察、退回服贸。民进党企图通过扩大冲突打击国民党,但在策略上并未站在占领“立法院”行动的第一线。
二是马王之争。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立法院长”王金平的斗争是国民党的内斗。如果没有这个层次的矛盾,作为“立法院”多数党的国民党在“立法院”强行通过该协议并不难,而且即使“立法院”被民众占领,“立法院长”也可以动用警察权进行清场驱离。但由于二人心结已久,加之去年马因王的“关说案”本想开除王的党籍,却没能成功,使马王矛盾加深,因此,当马对“立法院”瘫痪一事提出“‘国会’事务,‘国会’处理”的意见时,王并不理会,反而发表声明称:“吁请主席能体察时局,倾听民意,促成朝野共识,尽早解决争议,让‘立法院’恢复秩序。”将“立法院”瘫痪的责任推回给马。
凑巧的是,“立法院”被占领的第二天(19日),台北地方法院宣判王金平确认国民党党籍存在案胜诉,也就是说,去年9月11日国民党考纪会决议撤销王金平党籍的处分无效,马没有将王从“立法院长”的位子上拿下去,虽然王被发现有明显的利用职权干预司法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王的“立法院长”会坐得很牢,因为在他2016年1月任期届满前,国民党还可能继续上诉,马还可以利用党主席的权力不给王下次不分区“立委”的提名。因此,对王而言,当然可以借服贸制马,马的声望降低,甚至因服贸风波应对不当导致年底“7合1”选举失败进而辞去国民党主席负责,那对王维持目前的政治地位显然是有利的。
三是利益之争。这是两岸经济合作红利在岛内不同利益群体间利益分配的斗争。两岸服贸协议使台湾服务业可以拓展13亿人的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发展好处不言可喻。且台湾当局的评估表明:服贸协议不会冲击岛内就业、不会造成陆资企业在台垄断、不会影响台湾安全(服贸第8条设有紧急磋商机制,若协议对造成一方实质负面影响,受影响的一方可要求磋商;或协议生效3年后,可提出修改或撤销原先开放的承诺)。
虽然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的好处非常明显,但不可否认的,这些好处在台湾内部的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不同产业影响不同,竞争力较强的产业获益大于竞争力较弱的产业;不同阶层影响不同,在一些领域企业主获益大于受雇员工;不同党派影响不同,支持两岸经济合作的国民党可能有较多经营机会;国民党内利益分配不均,有些受益较多,有些受益较少。在复杂的利益分配中,虽然台湾当局制订了对受损产业的补偿计划,但可能受损或受益不多的利益群体仍有可能反对服贸协议,尤其是近年台湾经济一直不景气,民众对服贸生效后未来就业、薪资等问题更有不确定感,导致民进党有基础集结不少反对民众投入到此次运动中。
(资料来源:新华网、腾讯网、财识网、凤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