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陈吉宁将如何执掌环保部?
本刊记者 冷眉 \整理
     

      2月27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下表决器,表决通过任命陈吉宁为环保部部长。又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典型。仅仅一年多前,跟他搭班子的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和平才调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如今,清华再为官场贡献一员重将。
      不过,不到3年之内从正厅级跳到掌舵部委的正部级职位,还是从中国最顶尖学府的校长位子上离任,即使陈吉宁素来低调随和,其背后意义也很难不被深入解读。而他作为最近高校官员变动里最闪耀的那颗星,无疑将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几年的环保时,极为重要的角色。

“有干劲”的清华校长
      在此次任命曝光之前,低调的陈吉宁似乎一直都在大众视野之外。那么,在清华师生眼里,这位在清华读书,又在母校工作了十六年的“本土”校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年轻”,是受访的教授和老师们不约而同说出的第一印象。的确,1964年出生的陈吉宁是1949年后清华最年轻的校长之一,而这一点在部委领导中将更加明显,十八大之后,25个部委的新一届掌门人平均年龄60.8岁,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比陈吉宁大七岁。“年轻”本身就意味着许多不同,比如陈吉宁会像学生一样骑着自行车在清华园中穿行,比如这会是一个更有魄力的掌舵人。
      “有干劲”,是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杨健对这位校长的评价。“可能这种干劲和魄力,最适合目前咱们国家的环保事业吧。”初听到陈吉宁调任环保部的消息,杨健还是有些吃惊,毕竟陈吉宁履职清华大学校长仅有三年时间,许多由他推行的改革,仍未尘埃落定:“我们私底下也会有所担心,教学改革会不会减缓;但环境保护的事业现在更严峻,需要年轻有为的领导才能有所突破。”
对于陈吉宁担任校长后,大力推行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在和同事们聊天时,也少不了评价一二:“总的来说,我接触到的老师对他都是很佩服的,大家都觉得他非常年轻,有公信力,又非常聪明,有决断力。”
      在担任清华校长三年的时间里,陈吉宁推动学校改革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给不少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人事制度改革。做的主要思路就是不同的序列采取不同的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序列是教学科研序列。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高校的清华,开始采用类似国际上通行的“tenure-track(终身教职)”制。比如一个新应聘到清华的讲师,需要在六年之内评上副教授,这样才能确保一直留在清华,将自己的教职变成终身制。这样的方式对于国外大学来说,司空见惯。
陈吉宁还试图在清华分出教学序列和研究序列,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致力于教学,那就不用研究成果来考核。这无疑直指了国内高校多年来的弊端。要知道,我们的论文数量世界第二,论文产业达10亿人民币规模,旧制度可是做了不少贡献。
      第二个是时下流行的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将清华的课堂搬上网的过程中,他亲自兼任了在线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第三个是去年轰动全国的清华教改,三个大文件的出台,和持续了一整年的教育工作讨论会,让上述看过文件的内部人士表示,这是要把清华都要大改了的节奏……虽然陈吉宁只在校长任上干了3年时间,但让清华的许多老人感觉,经历了本世纪以来,多年未有之变局。

为什么会是陈吉宁?
      陈吉宁履新环保部部长,这消息虽然来得突然,但根据中国政治运行的逻辑来看,环保部必定要成为2015年两会前紧急完成人事布局的首要部门之一。这个决定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到环保部正式宣布,符合中国高层任免的常规,其不同寻常之处是,组织部门在宣布任命的同时,对陈吉宁所接替的周生贤在任十年的政绩得失,几乎没有任何评价。
      周生贤自2005年12月起担任环保部部长。没有意外的话,已过65岁的他本次人大会后将正常退休,平稳淡出政治舞台。一般而言,如果一任官员在被接替之后即将正常退休,那么任免的宣布常常伴随着对其工作业绩、成果或工作作风的充分肯定。然而此次,对于周生贤十年执掌环保部的表现,中组部显得惜墨如金。
      环保工作在此前两会上遭遇的民意滑铁卢,在中国两会历史上都属少见。201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对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名单草案的表决,获得850张反对票、120张弃权票、只有1969张赞成票。当时会场上有人惊呼,甚至有人鼓掌。2014年的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提案——环保部在每年两会上做报告并接受代表投票。
      这些迹象,说明中国的环境危局、以及民众对环境问题的容忍限度,几乎就要跌破政治框架的底线。此前民意汹汹的房价、医疗、教育等问题,都还没有出现类似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保部换帅恐非意外。
      综合来看,陈吉宁从1981年上大学开始,除去博士期间的几年留英经历外,全在清华。用《南华早报》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政治素人”,官场的历练经验是一张白纸。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着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潮,在盘根错节的巨大政治罗网中,政治版图的重整是本届高层的首要关切,陈吉宁在官场近乎一张白纸的纯净出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已经从劣势转化为巨大的优势。从另一个侧面,不难看出今日中国政治任免的两难处境——经历相对单纯的人选在具体的部门中会更为超脱、少受掣肘,但同时也可能欠缺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久涉官场者,政治经验娴熟,但也必然意味着在政治利益格局中牵涉较深。
      而陈吉宁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他是环保领域真正的专家,并且是一个经过了验证的改革者。他所履新的这个部委,是货真价实的压力部门。
      十八大提出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中,新增加的“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有相当一部分压力落在了初入官场的陈吉宁肩上。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是,他没有太多前人的经验可以咨询。
      他所面对的环境问题,北京的雾霾,河北的烟囱,内蒙古被排污的沙漠,蔓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遍及中国的白色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
      当然,环保部对他这张脸也很熟悉。作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主任的他,与环保部打交道可谓频繁。而在他诸多的头衔中,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保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也凸显着他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