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毛榉”当然是一种防空导弹,但今时今日,它更是一个“坏蛋”——它极有可能是击落马航MH17客机的凶手!
据俄罗斯RT电视台7月23日消息,乌克兰士兵谢尔盖•帕先科在“接触”社交网上发布的一张与“山毛榉”的合影(如右图),引起网民广泛讨论。有些网民甚至揣测帕先科是“顿涅茨克恐怖分子”。
在引起“热烈跟帖”后,帕先科删除了这张与地空导弹的合影照片,但网民仍不乏恶言相向。有网民直呼让他去“买棺材”,还诅咒他也“会被该死的‘山毛榉’炸死”……
好吧,下面我们来说说“该死的‘山毛榉’”。
俄罗斯防空导弹名扬世界。S-75“德维纳”、S-125“伯朝拉”、S-200B“安加拉”、2K12“立方体”等第二代防空导弹曾在中东、印支、非洲等地区的局部战争中立下战功,其优越的战术技术性能在战场条件下得到了有力展示。尤其是2K12“立方体”(美国代号SA-6,即“萨姆”-6,北约称“有利”),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部队用它击落一架美军F-117型“夜鹰”隐形战斗机,让美国惊痛,举世轰动。
“山毛榉”导弹代号9K37,就是打下“夜鹰”的那种2K12“立方体”的改进型,美国代号SA-11(“萨姆”-11),北约称“牛虻”。人们乍见“山毛榉”,外形毫无时尚可言,近乎老旧,4枚导弹赤裸裸地装在发射车上,不单没有发射箱“呵护”,更不可能采用新潮的垂直发射技术。然而,兵器不可仅凭貌相,“山毛榉”的战斗爆发力让人震惊,就像武神手中的棍棒虽不见锋刃,却有非凡的杀伤力一样。
在俄罗斯的国土防空和野战防空两大系列防空导弹中,只有“山毛榉”是以植物命名的。这是个奇怪的现象,至今没见俄媒体道出个中缘由,这或许是俄罗斯人的一种幽默。
“山毛榉”属俄罗斯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马航MH17事件”之后引起国际传媒聚焦的“山毛榉”是其改进型“山毛榉”-M1和“山毛榉”-M1-2,它们具有在敌方电子干扰和火力拦截条件下打击现代化高机动战机和巡航导弹的能力,能在复杂的电子对抗条件下为作战部队提供可靠的防空掩护。
“山毛榉”-M1-2防空导弹系统(美国代号SA-17,北约称“灰熊”)是当今“山毛榉”导弹的代表,于1995年进入俄军服役,它可在发射架的高低射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射,它用相控阵雷达天线取代装置在发射架上的跟踪雷达天线。每部发射架都能同时制导4枚导弹对付不同目标。它的作战目标为战略和战术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它还具备有限的反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并能对付20公里距离内的反辐射导弹。
“山毛榉”-M1-2弹长5.5米,弹径400毫米,弹重715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重70公斤,有效射程3到45公里,最大有效射高2.5万米。
“山毛榉”-M1-2发展有国土防空型和舰载型。空军装备的“山毛榉”-M1-2是将两部4联装发射架安装在同一拖车平台上,既可节约成本,还利于增强防空火力网。为了提高对低空目标的捕捉能力,它还可采用“长颈鹿”雷达——把跟踪雷达安装在液压驱动的22米高的桅杆上的雷达。这种雷达通常与发射车配合使用,可为导弹指引目标。空军型“山毛榉”导弹此后还将采用新型电子设备,导弹飞行轨迹能在齐射后,根据空中情况及时校正,轻松摧毁来袭的弹道导弹目标。新舰载防空型“山毛榉”导弹也在研发中,有可能采用垂直发射架。
(整理自铁血网、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