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的骂人之道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最新出版一度引发舆论对其在上海不寻常的3年探寻,媒体探究发现,朱镕基硬朗的作风在上海就已经形成……
和他痛骂“豆腐渣”、“王八蛋”的时候不同,在上海他骂的人都是官员,是下级,他是要磨砺他们,改变他们的行事方式。
骂人,也表扬人
梅寿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上海市纺织局局长。梅寿椿领导的上海市纺织局,是上海当时生产和创汇的重要部门。在他印象中,朱镕基这个敢拍板的市长,也以敢骂人闻名。梅寿椿记得1988年的除夕,朱镕基刚刚到上海工作第十天,当时还只是市委副书记,已经开始负责全面工作。大年三十的下午朱镕基召集各个局长汇报工作。外经贸委汇报了一半,朱镕基问了几个问题,负责人答不上来,直接被轰了出去。梅寿椿准备了一大叠材料,第三个汇报,朱镕基说:“我不看你的材料,我问你几个问题。”便开始问上海纺织一年要用多少棉花、多少化纤、多少涤纶,国内什么价、国际上什么价。一连十几个问题,老梅都答上来了,朱镕基才缓和了一下气氛,说“你脑子还很清楚嘛”。这才说:“你简单汇报一下,两页纸的内容就可以了,多的不要讲了。”梅寿椿现在说起朱镕基开会的风格,眉毛会不自觉地扬起,边笑边摇头:“大家都怕被他轰出去,当着几十个人,多没面子。”
不过偶尔遇到让朱镕基满意的工作,他也难得会表扬下属。梅寿椿说,1989年纺织局完成了年度计划,春节时他接到了朱镕基的电话,表扬上海纺织。这几句话把梅寿椿高兴坏了,在老家嘉兴过年的他,马上打电话给纺织局的值班室,让全局同志都知道:朱市长特意打电话表扬我们了,“大家都高兴地不得了啊”。梅寿椿说,上海纺织有50多万职工,都是非常好的工人,只要上面号召鼓励几句,大家就会毫无怨言地加班,再大的困难也坚持生产,完成目标。
“江山好移,本性难改。”
朱镕基骂人,大多数是因为工作效率问题。说了不办、误事、掌握情况不充分,都会让他生气。
但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谢丽娟不怕他。医生出身的谢丽娟分管教育、卫生。朱镕基上任不久,上海就大规模暴发了甲肝,一时间人心惶惶,很多人不敢去上海出差,更别提旅游了。
“在一次会议上,他(朱镕基)问我,谢丽娟同志,今天肝炎的病人有多少了。我就说,今天是12万4千多。他说我听说不是这个数字。我说我回去再去核查。第二天,我在想还要不要告诉他我核查的结果,可能他已经不想问了,他脑子在想别的事情了……我就没问。但是他马上问我了,谢丽娟同志你核对过没有。我说我核对过了,是12万4千多。他不做声了,我想他是非常认真的。他在考察每个人。”
“他有什么实在的批示,我实在地去做,所以朱市长对我没有那么严厉。以至于在开市政府工作会议的时候,有人要提一个什么意见,会写一张条子给我,要我来发言。”谢丽娟认为,“怕还是不怕,主要看你怎样对待工作。如果你工作很认真,就不会怕他。”
时任副市长的倪天增曾经因为外事宴请而开会迟到,引起了朱镕基的不满。
谢丽娟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过了一会儿还没来,他就让秘书长再打电话去催。过了一会儿,又说,‘怎么还没来,吃了几个菜,吃得那么久’,有点儿发火。后来这个副市长来了,但他还要再说:以后开会都应该到,不管什么活动,宴请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谢丽娟记得,此事后有“另外的副市长”向江泽民告状,然后江泽民找朱镕基谈话,朱镕基回答他说:“江山好移,本性难改。”
倪天增1992年因为心肌梗塞不幸逝世。朱镕基后来遇到了他的夫人,谈起倪天增流下了泪,道歉说自己批评他批评重了,并为倪天增的早逝表示惋惜。
“骂人,但是不整人。”
上海市原财贸办主任张广生在他的新书《海商——1982-2012上海商业纪事》里披露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专题会议上,计划委员会有位副主任因为准备得不够充分,留下3000万元的资金缺口说不清楚,结果被朱镕基狠狠批评了一上午,“散会时,那位副主任真的哭了出来”。
朱镕基评价自己:“骂人,但是不整人。”这位副主任后来胃出血住院,朱镕基还专程前往看望。张广生说:“直到今天这位副主任还以此为荣,逢人便说:被朱市长批评还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噢。”
朱镕基有时候也会批错人,难得的是有人还敢顶撞他。上海市建委原副主任吴祥明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个人的脾气也是比较倔,有时候在会上会顶朱市长的。顶了以后,朱市长的脸面也不是太好看。不过他事后觉得吴祥明的意见是对的。”谢丽娟说,吴祥明后来还得到提拔,担任过市政府的副秘书长。
在江泽民的支持下,朱镕基点名批评人让越来越多的官员紧张了起来。与其去抱怨、哭诉,不如把事做好。
谢丽娟有时还会故意制造机会让朱镕基去“批评”人。为了解决上海市数届政府都未能解决的脏、乱、差情况,有一次她专门提请朱镕基去一个环境卫生比较差的区去开座谈会。“我们选这个地方的目的就是让朱市长发发火。他发一次火的话,影响是很大的。”谢丽娟说。
不出所料。谢丽娟他们陪着朱镕基走进一个污水横流、需要用砖头垫着才能走路的里弄时,受到了一个老太太的指责。朱镕基马上向她表示道歉,并承诺尽快把环境卫生治理好。
“刚来到外面的马路上,朱镕基就发火了:这个区的领导来了没有?该区区长赶紧走到前面:我在我在。朱镕基质问他:你是怎么搞的,把这个环境搞成这个样子?”谢丽娟回忆说,当时的批评很严厉,大家都很震惊,但正因为此,上海市才有可能在后来争取到4次“十佳卫生城市”的称号。
朱镕基还努力改变了“画圈”的风气。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们会在文件上画圈,表示看过,朱镕基看到就要求所有的副市长,一定要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圈一圈签个字”了事。
他渴望的,是一种直来直去、有话直说的行政作风。
成为共和国副总理和总理后,朱镕基一以贯之他这种“不讲情面”的作风。
朱镕基后来还骂过什么
打开此前出版的四卷本《朱镕基讲话实录》,翻阅这些时隔多年的文稿,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这位耄耋老人力透纸背的怒意。当时担任国务院总理的他,曾不忿官场陋规,直斥走私之非,大骂以竹筋替代钢筋的防洪工程为“王八蛋工程”。再回首,我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湖南“伢子”从未离开,而我们今天想骂的,朱镕基当年都已骂过。
批机构臃肿:一个脓疮都熟透了,必须把它割掉
现行机制我们实行了几十年,大家都知道弊病在什么地方,共同语言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我并不认为政府机构的精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的意见差不多了,而且很多同志都认为机构臃肿问题,现在已经像一个脓疮都熟透了,必须把它割掉,这方面大家还是有共识的,也都有改革的意愿。
(1997年12月,《在一九九七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第二卷第504页)
批领导人参加剪彩:出席类似的活动干什么?
还要作一个规定:国务院领导同志不参加接见、照相、颁奖、剪彩、首发首映式等事务性活动。我们要停止剪彩活动,我们国务院领导同志出席类似的活动干什么?国外也没有在职政要参加类似的活动。除国务院同意安排的以外,一般都不要搞,也不为各部门的各种工作会议发贺信、贺电,不题词、提名,在信封上签名例外。(1998年3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三卷第10页)
批公款吃喝:这是帮助自己加速死亡呀!
我们都宣过誓,要为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而奋斗,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除了这个目的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别的目的呢?山珍海味,一天无非是吃三顿嘛;高档宾馆,晚上无非也就是一张床嘛。你现在究竟图的什么东西呢?刚才有同志讲,是嘴巴害的,一天到晚吃吃喝喝。同志们,那样吃吃喝喝,血管是要硬化的。最近,我看到台湾报纸上登的王永庆(中国台湾地区台塑集团创办人)的养生之道。他说,养生之道就是简单,越复杂越活不长。他吃饭时,不吃山珍海味,以小菜为主,有时候吃一个鱼头,吃几片藕、一碗稀饭。一天到晚,这里赴宴,那里赴宴,究竟有什么好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呀,帮助自己加速死亡呀!(2000年2月,《海关要重振雄风》,第三卷第459页)
批豆腐渣工程:这是对人民犯罪
采取财政发债的方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政策措施,而成败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搞“豆腐渣工程”就是对人民犯罪。 (1998年12月,《搞“豆腐渣工程”就是对人民犯罪》,第三卷第171页)
如果千里长江大堤,质量大抵如此,则中国危矣,而我等均该骂名千古。曾记去年(1998年)今日,解放军牺牲生命保卫洪湖大堤,而今一撮蛀虫公然克扣国库公帑,置百万人民生命于不顾,政府诸公视而无睹,国法何在,公理难容。(1999年7月,《搞“豆腐渣工程”公理难容》,第三卷第282页)
批出租汽车公司:那帮人简直就是“把头”
举个例子说,北京出租车司机每天要向公司交150元钱的车份儿。照这样下来,公司两三年就可以把买车子的钱收回来了,但司机还要继续交下去。出租汽车公司还老是给他们摊派,叫他们装这个装那个,卖给他的东西又贵得要命。而且,所有这些交给出租汽车公司的钱只打一张“白条子”,这意味着出租汽车公司根本不交税。说得难听一点,出租汽车公司那帮人简直就是“把头”,是上海解放前戴墨镜、穿香云纱的那种人。偷税、漏税,这里面有多少钱呀!
(2000年1月,《关于当前的财政政策》,第三卷第417页)
批飞机晚点:如果连这个都抓不上去,这个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应该认识到,民航的一切作为,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民族的精神。你们是一个先驱、先行、先锋,外国人首先是从我们的民航、民航人员看这个国家的素质和精神状态的。你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要用这种感情来改善你们的服务态度,一个国家的民航服务水平很低,飞机老不正点,如果连这个都抓不上去,这个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比德国人、日本人的严格要求差得远。我们应该有民族的自尊心,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点应该从民航的工作人员中体现出来,应该从民航的身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应该提到这个高度来检查我们的工作,改进我们的工作。
(1991年10月,《“正点”是民航服务质量的中心》,第一卷第58—59页)
资料来源:《三联生活周刊》、《博看天下》、《朱镕基讲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