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左宗棠:经略新疆第一人
整理 | 肖婷婷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领头的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跟在他身后的是一口黑漆棺材。左宗棠对平西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这个不服输的老人为了民族的命运不惜赌上老命,率领军队向新疆进军,打算不成功便成仁。


左宗棠(18121110---188595日),汉族,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

纵观左宗棠一生,奇功伟绩不是幕府湖南、为骆秉章出谋划策,也不是统帅楚军、平定太平天国,而是抬棺西征,收复新疆。 不仅如此,他更悉心于经营边陲,美化西域。  
  

光绪元年(1875年),新疆局势严重恶化,此时的左宗棠已经63岁了,该是解甲归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然而作为军事统帅,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毅然投入一场拯救新疆山河的伟大斗争。

山雨欲来  积粮筹款

清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建立“哲德莎尔”伪政权,进而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实行殖民统治。清政府忙于镇压内地人民起义,无暇西顾。1871年,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时为新疆军政中心的伊犁地区,加紧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陲。至此,清王朝已彻底丧失了对新疆的管辖权,实际上,大清王朝的版图上已经丧失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与此同时,中国东南、西南和南部边疆也面临列强侵略威胁,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当此国家垂危之际,朝廷出现了两个声音:“塞防”和“海防”。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专心眼前的“海防”,偏安一隅以求自保;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主的“塞防”派则高瞻远瞩,则主张收复新疆,以从根本上巩固整体国防,彻底恢复国家元气。

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独立出京,这次慈禧太后被他说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去兰州作出征的准备。

他撤换了一批骄横荒淫的满洲军官,整训了队伍,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

   清军手中使用的武器不再是古老的冷兵器和早期火器,而是19世纪70年代刚刚研发成功的先进火器,比如德国大名鼎鼎的毛瑟步枪的“开山之作”M187111毫米后膛枪与美国制造的“雷明顿一号步枪”。后者也是一代名枪,闭锁牢固可靠,长距离射击极为精确。清军拥有的近代武器不但质量堪比同时期欧洲军队,数量上也毫不逊色。以左宗棠西征军主力、西宁道尹刘锦棠所部老湘军为例,这支一万三千人的精锐部队拥有各种来福枪多达两万支。经过不懈努力,到了1876年夏季,左宗棠已经搜集了四千多万斤粮食,足可供7万大军食用一年。 

不过,从河西运粮到阿古柏占据的乌鲁木齐路程是850公里,运费差不多是粮食原价的20倍,每年仅运费一项就得多支出200万两白银以上,更何况阿古柏的巢穴喀什远在1800公里之外。财政窘迫的清廷下诏“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万金” 。允许左宗棠自借外债。1876年起,由“红顶商人”胡雪岩经手,左宗棠在上海滩向英国汇丰银行先后以高达1006两左右的年息借款4次,总计白银1595万两。

抬棺西征  收复新疆

光绪二年(1876年),春天。陕甘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响,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领头的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跟在他身后的是一口黑漆棺材。左宗棠对平西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这个不服输的老人为了民族的命运不惜赌上老命,率领军队向新疆进军,打算不成功便成仁。情景极其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左宗棠根据新疆敌情及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并编组了一支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的作战部队,共约六七万人,委任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加紧进行战争准备。以刘锦棠部为“主”之军,以张曜部为“且战且防”之军,相继长驱西进。

 18768月,收复新疆之战打响。刘锦棠、金顺二部清军从阜康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供水困难的大道,走虽然敌人严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出敌意外地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扫清敌外围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 817日黎明,南门被4公斤重的开花炮弹轰破,湘军冲进城内展开激烈巷战,以158人阵亡、450人负伤的代价全歼守敌6000余人。清军乘胜进军,于818日光复守备空虚的乌鲁木齐。

 收复乌鲁木齐后不久,刘锦棠却不幸身染重病,一时卧床不起。因此左宗棠另派金顺部攻取北疆各地。至11月,阿古柏在北疆的势力已被彻底清除。

 1877414日,病愈的刘锦棠率领清军主力30个营大约15千余人及炮队离开乌鲁木齐南下,清军乘敌不备,衔枚急进,17日完成对达坂城的包围。19日夜,清军用3门开花大炮猛轰达坂城,城内的炮台、月城和城垛先后被炸塌,清军乘势发起总攻,全歼城中阿古柏军,俘虏了包括阿古柏“大总管”爱伊德尔胡里在内的1200余人,而清军不过伤亡100余人。

 经过4天休整,清军继续前进,26日在托克逊城外与正在四处抢掠的阿古柏军发生激战。清军仅以90余人伤亡的微小代价,歼敌2000余人,缴获战马数百匹,枪械2000余件。残余敌军烧毁存粮及火药,仓皇南逃,托克逊宣告光复。

 在此同时,从哈密、巴里坤一线西进的另一路清军20个营约1万人,也在426日兵临吐鲁番城下。慑于清军的强大战力,阿古柏在吐鲁番的守军近万人开城投降。

 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清军就彻底打垮了阿古柏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天山防线,全歼其主力部队,使得南疆门户洞开。

 1877529日凌晨,穷途末路的阿古柏在库尔勒暴毙。阿古柏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在清军压境的情况下依旧为争权夺利展开内讧。阿古柏集团陷入内讧。就在阿古柏政权行将覆灭的时候,英国人插上了一脚。英国人的算盘是,让伯克胡里交出南疆东部,而南疆西部则将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向清朝“朝贡”,从而保留阿古柏政权作为俄属中亚和英属印度之间的缓冲。左宗棠得悉此事之后愤怒地表示,喀什噶尔就是古代的疏勒,“汉代已隶中华,因我旧土”,清军一定要“尽复旧疆”,“岂容他人饶舌”。清廷支持了左宗棠的正确主张。810日,鉴于“刻下已届秋令”,天气开始转凉,断然下令前线清军“克日进兵,节节扫荡”。

  825日,刘锦棠率领马步32个营为前锋,长驱西进。1012日,刘锦棠挑选精兵2500人为先锋,穷追敌军。清军势如破竹,一个月疾驰2000里,两次溃敌军,一举收复库车、阿克苏和乌什。

 10月,刘锦棠部以破竹之势,驰骋2000余里,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什噶尔之敌益形孤立,内部分崩离析,已降敌的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亦乘机反正。

 在清军不可抗拒的攻势面前,阿古柏匪帮内部分崩离析。刘锦棠闻讯,立即挥军分路前进,于12月中下旬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白彦虎等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12日,清军攻克和阗。肆虐新疆十二年之久的阿古柏匪帮终于被彻底地从中国领土清除了出去!

剿匪抚民  治理新疆

为了进一步开发新疆,治理好大西北边防,左宗棠于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上书朝廷,力陈在新疆开设行省的主张。并建议朝 廷派员与俄国会谈归还伊犁,引渡胡里、白彦虎等叛匪事宜。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遣崇厚出使俄国进行谈判。

沙俄一边谈判,一边唆使白彦虎和伯克胡里不断武装侵扰中国边境,制造事端,进行外交讹诈。俄国人提出“通商、划界、赔款”三项不合理要求,由于崇厚是个昏庸之辈,竟然糊里糊涂地签订了条约,消息传来,朝野上下,无不义愤填膺。沙俄的强盗行径和无赖手段,使左宗棠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光绪皇帝壮其行,殊堪嘉许。于是,治崇厚罪,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左宗棠,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朗朗宣称:“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自愿请行,乃率军屯哈密,为使臣做后盾。然后,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正是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

  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个月时间,他大力改善天山运道,修筑盘曲山路;多方筹集粮秣,发动军民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增粮积谷,减轻内地长途调运军粮的困难。在哈密大营加紧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据记载,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哈密与左宗棠会面,他观看了部队的演练,见清军纪律严明,操练得法,军火枪炮也不落后,于是感慨地说:“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

左宗棠胸怀开阔,不仅志在夺回失去的疆土,更悉心于经营边陲,美化西域。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 即景生情,吟七绝一首: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在外寇长期奴役之下,新疆大地满身疮痍,民生凋蔽。十室九空,土地荒芜,水利荒废,一片荒凉景象。

  左宗棠有先见之明,在收复失地过程中,设立善后局和分局,重建地方秩序,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各地善后局在安置难民、招民垦荒时,一方面招抚当地流散人员,给予土地耕种,另一方面招募内地人民,收留清军中老弱士卒,鼓励地方军队中有妻室者解甲归田。务农人员的增加和内地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给新疆各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带来了活力。

大规模发展生产,必须全面整治水利。左宗棠始终把“兴修水利以除民患”,列入“最为切要之务”。新疆各地全面整修旧有渠道灌溉系统,清理淤毁河道,同时还兴建了不少新的水利工程。 

荒地开垦为良田,戈壁变成了绿洲,新疆各族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这些举措为稳定局势、恢复经济发挥了作用。但这毕竟是临时性和局部性的成果。要在各地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统治,就必须对新疆前景做出通盘筹划。

1882年,身居两江总督高位的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始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恳切陈词,终于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

  时任新疆巡抚的刘锦棠,制订了建省的具体方案。省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下设镇迪道、阿克苏道,道以下设府、厅、州、县。伊犁仍设将军府,但不再统帅全疆的军政事务,政治中心移至迪化。

清朝政府正式批准了新疆设省的方案。18841116日,是新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户部奏请添设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人,除刘锦棠任巡抚外,又调甘肃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从此,新疆省正式建立。

(资料来源:共识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华网、铁血网、中国青年网、 华夏经纬网 、时光著《晚清十大佬的生存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