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领导人,抵达和离开邀请国首都时,通常都有正式迎送仪式。有的国家在机场(车站)举行,也有的国家在特定的场所举行,如总统府、议会大厦、国宾馆等地方。
欢迎(送)仪式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身份相当的领导人和一定数目的高级官员出席。有的还通知各国(或部分)驻当地使节参加;(2)献花;(3)奏两国国歌;(4)来访国宾在主人的陪同下检阅仪仗队;(5)鸣放礼炮;(6)护航。有些国家对乘专机前来访问的外国领导人派战斗机若干架护航。一般在离首都约一百公里处迎接,向主机发致敬信号,然后编队飞行至机场上空,主机下降后,护航机绕机场一周离去。也有的国家从专机进入邀请国国境时就开始护航;(7)讲话。有的国家在欢迎仪式上安排双方讲话。有的无正式讲话。或仅在现场散发书面讲稿;(8)群众欢迎。群众场面多为青少年组成,载歌载舞。沿国宾行经路线,夹道欢迎,也有的只在仪式现场安排少量群众。
以上各项,各国安排不一。如近年多数国家不安排护航。但前四项,大多数国家都有。
接待规格高低表现在安排礼仪活动多少、其规模大小、隆重程度,以及由哪些领导人出面等。接待规格反映对客人的重视程度,欢迎的热烈程度。规格往往视政治需要而有所差异,但在国际交往中,都较注意必要的平衡,不予人以厚此薄彼之感。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现在的国际通例是,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鸣炮21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鸣炮19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鸣炮17响;依此类推,均取单数。对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座车通常都安排开道车和摩托车护行。对其他一些重要代表团,各国亦常派开道车,以示重视。除必要礼宾、安全官员安排在主车后之随卫车外,其余人员原则上均按礼宾顺序安排。许多国家对大型代表团安排乘坐大轿车,这样全团行动比乘小轿车更为方便。
应邀来访的代表团,一般在抵达被访问国前及结束访问后的费用由其自理,在邀请国内的食宿、交通等项费用由邀请国负担(但往往规定负担费用的人数,超过者自理)。专业代表团和考察团(组)等费用一般都全部自理。
而国家领导人专机的入出境手续,则通过外交途径办理。不少国家规定,对应邀前来访问的外国元首及其夫人,免予护照查验,不必办理入出境签证,作为一种最高礼遇。但其随行人员仍应照常办理。如需在第三国短暂停留,根据各国有关规定,办理过境签证。
虽然领导人出访和接待的外交礼仪都有章可循,但也有不少例外。史上那些打破常规的“非常接待”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江泽民给希拉克当“导游”
新中国外交史上首次领导人家乡互访的特殊安排是在江泽民时代。
2000年10月21日,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江泽民会见希拉克的地点就是他的家乡扬州。根据时任驻法大使吴建民2008年出版的《吴建民传》披露,在这次行程中,扬州方面按照江泽民事先的部署,专门为希拉克组织了一台节目,还播放了由法国著名歌星“小麻雀”唱红的《玫瑰明天》。江泽民那一晚很高兴,乘兴唱了一曲《我的太阳》。希拉克真诚地对江泽民说:“这是我当选总统之后度过的最愉快的晚上。”
当天晚上,江泽民设非正式宴会款待希拉克。希拉克说他在扬州只能停留不到24小时,但想看的东西却挺多,除了已安排的游瘦西湖、参观扬州博物馆、汉墓等以外,他还提出想看一下大运河。
他的要求引发了有关隋朝兴衰的议论,不知是谁问了一句:“隋朝有几个皇帝?”
中方一位同志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两个,隋文帝、隋炀帝。”
提前做了功课的希拉克听到后,立即纠正说:“不,是三个。”那位同志不服气,坚持说是两个。
希拉克也较起真儿来,重复道:“不,是三个。最后一个是恭帝,在位时间是607到608年,李渊是摄政王。”
次日早晨,在国宾馆的茶室共进早餐时,江泽民对希拉克说:“昨天晚上我回去查了一下,您说对了,隋朝是有三个皇帝,第三个是恭帝……”
在那之前1年,江泽民1999年10月23日开启访法之旅时,第一站也是希拉克的家乡科雷兹省萨朗镇。在那里,江泽民和专程到家乡会见江泽民一行的希拉克夫妇一起参观了手风琴厂,其间还即兴邀请总统夫人贝尔纳黛特跳了曲华尔兹。
这一段即兴华尔兹,让法国媒体对中国领导人的形象认知都发生了改观。这一幕随后登上了法国各大报章。比如,《法兰西晚报》的大标题就是《跳华尔兹的江泽民——在科雷兹,中国主席从严肃到松弛,精彩扮演了热情开放的国家领导人的角色》。
当天,在希拉克的私宅里,希拉克夫妇宴请了江泽民夫妇,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私宅接待外国元首。席间,希拉克引用杜甫《客至》中的一行诗表达欢迎之情:“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整个宴席持续了3小时10分钟,结束时已23点多。在宴席结束后,江泽民也没有马上休息,他花了一个多小时为希拉克书写了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第二天早上送给希拉克。
胡锦涛在长春会见金正日
2010年8月26日至30日,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乘专列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并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参观考察。8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离京赴长春与金正日会谈。
其时,“天安号”事件刚刚过去5个月。2010年3月26日晚间,载着韩国海军104人的天安号护卫舰,在黄海海域韩朝争议海域巡逻时,突然沉入海底,致46名舰上官兵死亡。5月20日,多国专家组成的军民跨国调查小组报告指称护卫舰遭朝鲜潜艇发射鱼雷击沉。
在那次会见一年前,朝鲜退出六方会谈。会谈中,朝鲜半岛形势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是两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的议题。
而吉林也是金正日生活学习过的地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因为安全原因,金正日曾离开朝鲜到中国吉林,在毓文中学学习两年。
周恩来重庆迎接西哈努克
1965年9月24日,西哈努克和夫人应邀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6周年国庆典礼。根据安排,西哈努克到京之前先到成都、重庆访问四天。
24日当天,西哈努克一行乘专机到达重庆。周恩来总理专程从北京乘专机到重庆迎接西哈努克。因周恩来的专机不能在白市驿降落,打乱了他接待外宾的部署,让他很生气,当即拍板要扩建。
鹅岭公园的瞰胜楼,又名两江亭,也是为迎接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来渝参观临时搭建。1984年,才建成重庆市民熟悉的七层塔式建筑。
时任重庆市长任白戈和夫人华逸为西哈努克举行盛大欢迎宴会。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出席。西哈努克在重庆期间参观了重庆钢铁厂、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市工业展览馆等。
柬埔寨体育代表团在重庆进行了足球比赛。西哈努克及夫人、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及夫人、任白戈市长及夫人及各界群众在大田湾体育场观看。
25日,西哈努克及夫人一行,在周总理、陈副总理陪同下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登船游长江三峡,受到十多万人夹道欢送。
邓小平访美受到“超规格礼遇”
和外国领导人来华获得了“非常接待”一样,中国领导人出访也曾获得过“超格礼规遇”。最著名的当属邓小平访美。
1979年2月5日,一位中国老人赫然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在其肖像右侧,写着这样三个大红英文单词:“Teng Comes Calling”(邓来了)。邓,即邓小平同志。正好在这一天,时年75岁的邓小平同志,以中国副总理身份结束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而此前35天,即当年1月1日,在中美建交当天,该周刊就在封面上,作为“年度人物”已登过他的肖像。并评称:“中国历来固步自封,邓小平让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极短时间内,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这个闻名于世的《时代》周刊,在一个月时间内,特意挑选两个意义非凡的时间节点,在封面上两次刊登邓小平同志的肖像,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国人是多么看重这位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分量。
这是新中国的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1月29日上午10时,邓小平同志在美国总统卡特陪同下,来到白宫南草坪,在19响礼炮“伴奏”下,走过长长的红地毯,检阅了仪仗队。一位中国副总理,竟然享受到国家元首的礼遇!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有二:一是中国在美国外交乃至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相当重。二是邓小平同志当时名义上虽不在中国的最高位上,但在政坛上却举足轻重,许多西方人视之为“中国唯一能最后拍板的人物”。以务实著称的美国人,自然不会拘泥于惯常的外交礼仪。日后,一位美国通说:小平同志在美国所受到的礼遇,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一些外国元首。比如,副总统蒙代尔到机场迎接,这是相当罕见的。又如,在欢迎仪式上,美国政界、军界的头面人物悉数在场,这也是相当罕见的。
英女王破例接见的外国政要
按照惯例,女王一年只会见两次国家元首或有历史沿袭关系的皇室成员。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伊丽莎白女王已近90岁高龄,为了保证女王的身体健康,2014年5月,白金汉宫对外宣称,女王陛下从此以后将不会出席任何典礼和场合,包括最重要的英国议会开幕大典。女王陛下也不会再亲自会见外宾,所有王室活动将由查尔斯王子代替。但6月17日,女王在温莎宫会见了来访的中国总理李克强。此次女王破例会见李克强总理,是一种非常友好的举动,意味着李克强总理在英国会享有很高的荣誉和高规格的会晤。
而英国女王破例接见外国政要并非首次:2014年2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英国,英国女王破格请她到白金汉宫喝茶;2008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对英国进行首次正式访问时,在温莎宫与英国女王会晤;2008年12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卸任前最后一次访问英国,获准在白金汉宫音乐厅为女王演奏钢琴曲。
当然,女王也不是想见就能见,2014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英国,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就未能会见女王。
资料来源:新华社、搜狐网、人民网、2012年10月16日《重庆晨报》、2014年6月18日《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