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李娜现象”的看点
文 | 王华玉
 花开花落,又到过年。

过年,是件万分温暖的美事儿,却注定不能喜大普奔:有人拿到了老板的大红包,有人却连给小辈打红包的钱还没着落;人人归心似箭,却总有人因为“春季全民运动会”而受阻于归途。——大过年的,不说这个了,来点开心的。说啥?当然是娜姐了!

这个年关有太多的期待留给国人。蛇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反腐未有停歇之势,这不,总书记又放狠话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以往铁板一块的军队反腐已然破冰,刮“谷”疗毒(见本期P20-23报道),先声即夺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冯大导演亲自掌勺春晚,能否烹制出一道交口称赞的大餐,13亿人在等着瞧;体育方面,“常胜统帅”蔡振华于千呼万唤中接过中国足协主席的权杖,能不能让中国足球争口气,也在人们的翘盼之中……

与这些期待相比,李娜澳网封后,那才是真正的现房现金,解气提神。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娃,两度将法网、澳网冠军收入囊中,这可是比刘翔还牛逼的壮举啊!于是乎,举国欢腾之余,大家都在忙着寻找“李娜现象”的答案。

李娜曾二度杀入澳网决赛,两次铩羽而归,直到此番夺冠,应了“事不过三”的古话。于是,网友纷纷点赞,说她百折不回,坚毅可嘉。这当然没错,但搞体育这行当,意志力只是个最基本的品质,这种品质,不光是体育,放在哪行哪业都是必须的。所以,倘若为此贴上“李娜精神”的标签,就显得皮相了。

又有好事者说,爱娜姐只因她率真,夺冠后感谢这个感谢那个名单开出一长串,唯独不说“感谢国家”。这个嘛,我也不是很能认同。率性是一回事,不讲套话也的确是好品质,但硬要把它和爱国家对立开来,那也有点不着调。娜姐固然是没拿体育总局一文工资,花的是赞助商的钱,聘的是私人教练,但她终归是这方水土养大的人,去现场助威的也没少咋中国同胞,怎么就不能与祖国搭上一点关系?她没这么说,可能只因她觉得教练、球迷是更该感谢的人,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她不爱这个国家。

真要盘点“李娜现象”,最该说的,恐怕还是竞技体育究竟该如何操办的问题。这虽然老生常谈了无新意,却是关键所在,俗套就俗套吧。多的话也不说了,姑且引用一段网友的评论,“李娜再次夺冠成就传奇,这是市场的胜利,职业的胜利,国际化的胜利,个性和天赋的胜利。其价值超越过去所有举国体制的冠军,为未来体育回归市场和社会提供有力佐证”。

职业化、市场化是竞技体育的“Key of Victory”(取胜之匙),这早已是被历史验证了的规律,不光在西方如此,去年恒大足球的成功,也是明证。有人或许会不以为然,拿乒乓球等举国体制的硕果来反驳,但请不要忘记,乒球史上的第一牛人不是刘国梁,也不是邓亚萍,而是瑞典的“常青树”瓦尔德内尔。如果我们仍固步自封,不朝真正的市场化方向发力,那即使蔡振华掌门,恐怕也乐观不到哪儿去——丑话且不说,咱先安心过好年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