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杂志排版时,美编美眉问我,“时局”栏目里的《一个厅官的特别春节》和《一个东莞女“技师”的行藏人生》两篇文章感觉有点怪怪的,是不是搞错了呀?我说没错,肯定不会把不靠谱的东东弄给读者朋友看嘛。
我理解美编的怪怪感觉,这两篇文章的确与纪实风格的《华声》杂志不太搭调,读起来像小说,虽然它们绝非虚构。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八项规定’背景下的官风变化”和“东莞扫黄”两个话题都很宏大,且报道的文章也已汗牛充栋,我们是想选取一个特别点的角度做感性些的描述,所谓管中窥豹、以小见大,你懂的。
另一个动机是,我们觉得,官员怎么过年也好,女人在东莞怎么谋生也罢,都是很私人的事,而人是千差万别的,用这种个案的形式进行表达,会更合适。
是啊,官员有千千万万,因为地域文化、个人性情等因素,每位官员的过年方式本应是异彩纷呈的,比如可以陪伴家人,可以旅游,劳模一点的还可以顺便做点社会调查。去东莞务工的年轻女性,本也有N种活法:守流水线呀,端盘子呀,都是门路;电视剧里演的,纪实文学里写的,《新闻联播》里播的,也各各不同。
但现实却呈现惊人的雷同:官员过年,享清闲之福、叙天伦之乐似乎都已不是“主业”,与各色同乡官员聚会,“联络感情”,成了别无选择的选择;东莞的事就更不用说了,因了央视的视觉轰炸,“东莞打工妹”成了色情的代名词,仿佛凡去东莞做工的女性都是奔“东莞流程”而去,以至于有正经务工的女性在网上发帖喊冤(当然,这是不是危机公关尚需甄别)。
我纳闷,本当参差百态的活法,为什么会如此趋同,仿佛是按“行业标准”制造出来的?我睁大眼睛寻找,却只看到了“底线失守”四个字。当官不凭才干和实绩,而是靠裙带关系,谋人比谋事更要紧;谋生不择手段,谁能轻松赚快钱就是好样的。要说在东莞操皮肉生意的女人是为生活所迫,鬼才会相信,现如今,靠正当劳动养活自己绝非难事,问题是,很多人已没有耐心一针一线、一砖一瓦地累积,她们需要快速致富,一夜暴富最好!
我有一发小,前年起在省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做卤菜生意。一开始,他老老实实做生意,从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但今年春节,邻居养猪户死了两头猪,我看见他悉数收走了,脸上还挂着“赚了”的得瑟……
这只是我所目击的一个生活场景,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碰见,但如此被算计、被坑害,中国之大,有几人不曾遭遇?官员走关系,商贩制假货,“小姐”卖皮囊,哪一样不是因为“快速发达”的驱动?这样的“效率论”,还将主宰你我的生活到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