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高考作文这碗“鸡汤”还得继续熬
文 | 王华玉

每年高考语文一结束,吐槽作文题就注定是媒体的头条。今年的槽点,除了安徽卷“丝瓜藤和肉豆须”、新疆卷“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等“奇葩作文题”外,更普遍的话题恐怕是对高考作文“心灵鸡汤化”的非议。有好事者把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试题以及法国等国外考题进行了一番对比后得出结论:无论古代中国还是当代外国,高考作文题都重视与现实的关联,而当下的高考作文则是一锅鸡汤。

我并不认为如今的高考作文考试设计得很完善,部分地区的考题甚至有点脑残。但对心灵鸡汤的贬斥我还是不认同。首先,那种对比本身就不靠谱。不错,科举考试是很重视国是议论,后来还专门有一项考题叫策论。但科考的目的是取士,既是为了选拔官员,题目当然就要与政治挂钩,要考察考生对于时务的了解和认知。就考试目的而言,和今天的高考完全不是一回事。至于法国高考作文题偏向于哲学和政治,那是因为人家考的本来就是“哲学”而不是“语文”,科目设置存在根本差别。而且法国人的思辨传统人所共知,就连他们的好基友英国人也受不了这种考察法。

我们当然希望学生知识结构全面、综合素养高,但现实而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下的教育制度设计,或至少从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的搞法,那么作为十二年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考的命题宗旨,也就得与制度设计相匹配,否则学生和老师都会无所适从。就高考作文来说,还是应该以考察学生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基本功为主要目的。至于像新疆作文题那样考察学生道德水准、法律素养的使命,还是交给政治科目好了——理科生虽然高考不考政治,但人人都要参加的会考中政治必考;何况,高考制度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

心灵鸡汤现在快被黑出翔了,但于中学生作文而言,恐怕并非那么可笑、可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应试教育背景下被圈养的孩子,他们对时务能有多少了解和认识?即便某些考生有所见地,但如何把握“尺度”也会让他们犹疑,因为“时事评说”这一功课老师通常是不怎么教、也不主张涉足的。而心灵鸡汤,大抵是与人生有关。一个考生,无论你将来身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总会是相伴终生的。从一个人漫长的一生来看,“先做人,再做事”庶几是不易真理。那么,从学生时代起就培养为人之道,再用高考作文题来检验一下十二载学习和修为的效果,又有什么不妥呢?

如此看来,这碗心灵鸡汤,非但不是那么弱智可笑,而且还带有“讲政治”的意味,得继续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