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嘀嘀”“快的”,后面看谁的?
本刊记者 肖婷婷/整理
2014年甲午马年,腾讯和阿里两位姓马的IT大佬,引导着上亿的手机用户们第一次“亲历”了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腾讯旗下的嘀嘀打车和阿里旗下的快的打车已然改变了人们站在路边抬手打车的老习惯,动一动手指,晃一晃手机,的士就会停在面前。不仅如此,打车补助更是让全民狂欢了一把。而“二马”烧钱玩移动支付之后带来的不止是便捷,还留下了“一地鸡毛”……

“请全国人民打车”
1月10日,“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挑头,在全国32个城市以“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的返现方式推广手机支付,一周之内,“嘀嘀”订单过百万,仅1月16日当天,订单过50万,微信支付过15万笔,见形势大好,“嘀嘀”宣布追加2亿元预算。
“嘀嘀”追加预算的话音刚落,快的打车与支付宝在1月20日套用了完全相同的“双10”推广模式奋起反击,一天过后,21日,马云放出狠话“投5亿元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将司机奖励增至15元。
一时间,两家打车APP背后的金主——腾讯和阿里巴巴“亿元级”的推广费用让媒体和行业人士啧啧。但与只动嘴评论的人不同,“实干”的出租车司机群体在这次推广中显示出了比以往更多的热情,北京甚至很多上年纪、没有使用过智能手机的出租车师傅都开始趋之若鹜,成为打车APP的推销员。
在“嘀嘀”与“快的”斗法的白热化阶段,一则段子流行在网络:“师傅太精了。打车费45元,下车前,他要求我用微信和支付宝分别付一次车费共90元,他返还我45元现金,这样他可以多收入20元,我则少支出20元,实际车费为25元。” 

烧钱大战背后“一地鸡毛”
然而,打车软件带来的便利还刚刚享受,一系列问题便随之而出。打车软件只能在智能手机上操作,对不会使用打车软件、智能手机的中老年群体,或者不懂中文软件的老外来说,“打车难”的困扰随之而生。
“以前可以随意扬手打车,现在却无法实现,即便是‘空车’,也不会停车。”杭州市民王紫凌说出了不少人的困惑,真的有急事要打车,反而不如以前方便了。
不少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同样遇到“打车难”问题。因为打车软件可以加价叫车,出租车司机普遍希望能够接下加价的单子或者行驶距离较长的单子,短途乘客往往被忽视。
支付故障同样困扰着各地的使用者。全国多地网民反映使用打车软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支付问题:先是嘀嘀打车瘫掉,后是快的打车部分用户遇到了网络延迟问题。
因为接单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勇勇认为,出租车司机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涉嫌违反交通法规。另外,司机在抢单的过程中容易分神,对安全驾驶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付勇勇还提到,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出台补贴政策以后,有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合作,通过打车软件做假单骗补贴。据了解,因为司机恶意刷单、违规严重,已经有多名出租司机的嘀嘀账号先后被封。

“烧钱”游戏结束?
2月27日,马云在“来往”扎堆中提到打车软件竞争导致老人小孩难打车问题,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
3月3日,支付宝钱包和快的打车发出致用户的“一封信”。信中称,打车软件的诞生是基于想帮助人们解决“打车难的问题”,给用户更便捷的体验,并没有想到颇受关注的“打车大战”最终还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订车的用户数、订单量都出现了数十倍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不在我们预料之中,相信也并不在我们同行的预料之中。”因此,快的和支付宝钱包调整补贴方案,从3月4日零点开始,将乘客通过快的打车内置支付宝支付车费的补贴调整为每单10元,每天2单,司机端补贴不变。而乘客通过支付宝钱包扫码付的补贴调整为10元每单,每天2单,将用支付宝钱包扫码付的司机补贴调整为5元每单,每天10单。
除此之外,3月5日起在北京试点老年人免费打车的公益活动,试点顺利后准备在其他城市进行推广。
3月2日晚上10点12分,“嘀嘀打车”在其新浪微博发文回应认同马云的意见和提议。
微博称,最近的补贴大战,极大地调动了司机乘客的积极性,也因补贴催化行业过快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大家比智慧比勇气,只有长时间简单比肌肉的价格战才让旁人笑话。所以‘嘀嘀’认同马云提议,愿意和友商一起维护行业发展秩序,在公平良性竞争的情况下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避免过度营销,为出行更美好这一使命一起努力。”最后,“嘀嘀”表示:“随时愿意一起喝茶。”
 “二马”的竞争虽然还没有尘埃落定,但这场仗却已经朝着更人性化、更智慧的方向在发展。
3月5日,快的打车宣布,将在北京试点老年人免费打车的公益活动。不过快的负责人仅透露车辆将从5辆上升为20辆,400热线也还在办理中,而车子从哪里来、是否为出租车,都还没有确定。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或许,只有回归到最初的招手打车、不加价不抢单的时代,出租车的配置才是最公平的。

谁是最后的赢家?
经过一波三折的“烧钱”之战,如今谁是真正的赢家?消费者、阿里和腾讯或是出租司机似乎都有所得也都有所失,最后的赢家尚未定论。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泡沫的最大受益者是普通消费者,因为早期的互联网泡沫,让今天的互联网应用成为了免费午餐。但也是因为这样的免费午餐,让90%以上的互联网公司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互联网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
但今天的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之争与早期的互联网竞争又有所不同。由于背后都有巨头支持,不太可能出现一家公司打死另一家的局面。两方叫板抬价的局面已经进入非理性的局面,其结果是双方投入已近20亿元。这样非理性的竞争导致打车市场秩序混乱,司机挑活,跟乘客合伙骗钱等现象层出不穷。
有网友指出,笑到最后的既不是腾讯,也不是阿里,而是那些的哥的姐们。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开车也能和互联网搭上关系,更不会想到互联网的泡沫竟然能给他们带来如此美妙的春天:一次服务,双倍收入!
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无论这样的竞争存在怎样的异议和指责,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大量“烧钱补贴”的刺激下,打车软件应用快速普及,根据易观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快的打车、嘀嘀打车分别以46.7%、43.6%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软件市场累计用户份额的前两名。 

(资料来源:2014年第5期《 南都周刊》、中国新闻网、浙江在线嘉兴频道、《河南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