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饭局上怎样“讲政治”
本刊记者 周媌/整理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其精彩和紧张程度绝不亚于鸿门宴。

到场顺序显身份
参加过饭局的都知道,一次性同一时间全员到齐的现象几乎没有过,其实,这种出场顺序和自身想传达出来的“身份”信息紧密相关。下面就用一个案例来看看这其中的门道。
先普及一下这餐饭局的背景知识:陈教授因公到某市出差,见到了多年的老同学唐经理,晚上唐经理为老同学接风洗尘,并邀请了李科长、曾主任、王秘书、张局长、李局长五人于晚上6:30在某市某酒店某包厢吃饭。
唐经理与陈教授5:50就到了酒店,5名官员在6:30这个约定的时间,则是一个也未到,6:35李科长到酒店包厢,6:42曾主任到酒店包厢,6:50张局长到酒店包厢,7:02李局长到酒店包厢,7:13王秘书最后到酒店包厢。官员迟到,表面无意实则有意,是在摆官谱。迟到的根本原因在于请吃饭的是生意人,在官员面前处于弱势低位,似乎不摆摆谱就不能表示自己是一个官,难以体现自己尊贵的身份。
出场官员迟到是一种常态,科长迟到几分钟,而局长迟到半个多小时,权力越大的官迟到的时间也就越久。然而,按照上述规则,秘书缘何最后一个到?从表面看来,秘书最后一个才到是对到场顺序是权力大小反映这一规则的颠覆,事实上并非如此。“近水楼台先得月”,领导的权力很容易递延到秘书,因此秘书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的也是市领导。

座位排序有讲究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饭局中哪个人坐在哪个位置,这里面很有讲究。如果是在室内宴请,礼节性的座次中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其次是在北墙前铺席,面向南而坐。再其次是南墙前铺席,面向北而坐。最卑的位置是坐东面西的席位。
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家庭聚餐的话,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辈分最低者;如果是家庭宴请外来客人的话,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全席中人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筷,都不能动筷;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

点菜里的门道
如果时间允许,请客的人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但是任由他人点,很容易出现预算超支的现象,因此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很重要,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在客人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人也会觉得不自在。

觥筹交错里的暗战
点完菜,大家一般都会寒暄一阵,直到饭菜上桌,真正的好戏才开始上演,之前的风平浪静很快就会被你来我往的暗战给取代。如此紧张的博弈中,酒菜便成为缓和气氛的绝佳工具。
温女士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她就讲述了一个通过饭局喝酒成功讨债的故事。
温女士的企业和很多国内著名大企业都有业务联系。这些公司中,有个公司每次都让派去的讨债人员无功而返,于是温女士决定亲自出马,出发的时候她还带上了当时年仅5岁的女儿萌萌。
温女士设局之前,对这个公司做过详细的调查,于是便在刘经理感叹自己能力不够管理不好之时接过话来说:“贵公司今年上缴的国家税款就有几千万,纯利润更是几亿元,怎么还能说是管理不善呢。”
之后,温女士转过身端起酒杯对女儿说:“萌萌,敬刘叔叔一杯。”刘经理说:“行,只要你能喝下这杯酒,我便把货款一分不少地还给你妈妈,怎么样啊?”
那小姑娘应了声“好”便举起杯子干了,接着又连续干了两杯,满坐皆惊,刘经理当即便掏出支票签了字。
让5岁的小朋友喝白酒这种案例难免让人觉得有些过火,然而这样或诡异或残酷的饭局每天都在上演着,房间里高朋满座,桌子上觥筹交错,私下却是暗自较劲。
  (资料来源:《瞭望东方周刊》、共识网、凤凰网)


【相关链接】
满汉全席:吃的都是政治
 陈事美 \文

满汉全席,最早叫“满汉大席”,顾名思义,是由满席和汉席组成。
据乾隆时期李斗的《扬州书舫录》中记载,满汉全席共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共计三百二十品。这320道菜包罗万象,各种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在烹饪技法上,也是各种技能样样俱全。总之,满汉全席无论是在食材的丰富上、还是在烹饪技法的全面上,都是各种大而全的架势。
光有美味佳肴还不行,还得有各种形式的衬托。吃满汉全席必须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并且配上各种精美的餐具。再一个就是吃饭的氛围,要有名家名曲伴奏。最后一个就是用餐的礼仪,必须严谨庄重,更衣入列,按官职大小入席,吃完一桌再换上一桌,井然有序。 
满汉全席除了吃,还有丰富的内涵。首先满汉全席是一种政治的文化表达。满汉全席是“满汉一体”思想的传承,因此,满汉全席有化解满汉矛盾的作用。再者,满汉全席集美味佳肴之大成,是大清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有力象征,奢侈排场更是暗合了乾隆的好大喜功。
满汉全席,满席在前,汉席在后,这更是满清统治者阶级划分的一种含蓄表达方式。满在前为主,汉在后为次,这就是清朝当时最大的政治。在满汉全席就餐时,同样也是先吃满席,再吃汉席。不仅如此,满族官员在排位上也在汉族官员的前面。吃满汉全席,表面上吃的是精美佳肴,实际上吃的是全是政治。
纵观满汉全席的发展,正是与公款吃喝、铺张浪费之风的疯狂蔓延同步而行。其实,从乾隆末期开始,清朝就已经逐步从顶峰滑落,一步步迈向深渊。与此同时,清朝的皇帝们大摆满汉全席的目的则各有不同,有的为了彰显大天朝的繁荣,有的为了掩饰内焦外困而粉饰太平。到了清末,干脆就是享受一天算一天,如每顿饭二百道菜的慈禧。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穷奢极欲下的清末,舌尖上的腐败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甚至还衍生出了诸多活吃动物的陋习,很多国防经费也因此被舌尖上的腐败挥霍掉。
舌尖上的腐败吃掉了大清,但能让后人吃一堑长一智吗? 
 
 
(摘编自新浪网)